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聊斋志异蕴哲思 > 第64章 古易精微意韵长,奇谭万象隐阴阳

第64章 古易精微意韵长,奇谭万象隐阴阳 (第2/2页)

白话文故事:

王仲超说:“在洞庭君山之间有个石洞,高大得能够容纳船只,洞内幽深黑暗,深不见底,湖水在其中进出。曾经有人举着蜡烛乘船进入,看到两边洞壁都是黑色的石头,颜色像漆一样黑,用手按压感觉柔软;拿出刀来切割,就像切割坚硬的腐肉。随意把它制作成砚台。出来后,一遇到风就坚硬凝固得超过其他石头。试着用它来研磨墨,非常好。来往的船只很多,其中有好的石头,却不知道取用,也依赖好奇的人的品评和赞赏。”

《大鼠》

原文: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白话文故事:

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得和猫差不多,造成的祸害很严重。到处寻找民间的好猫来捕捉制服它,总是被老鼠吃掉。恰好有外国来进贡狮猫,毛白得像雪一样。抱来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房门,悄悄观察。猫蹲伏了很久,老鼠从洞穴中小心翼翼地出来,看到猫,愤怒地向它奔去。猫躲避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像这样反复不止一百次。众人都认为猫胆怯,认为这是没有能力的表现。不久老鼠跳跃奔跑渐渐迟缓,肥大的肚子好像在喘气,蹲在地上稍微休息。猫立即迅速跳下,爪子抓住老鼠头顶的毛,嘴咬老鼠的头和脖子,辗转争斗相持,猫呜呜叫,老鼠啾啾叫。打开门急忙看,老鼠的头已经被咬碎了。这才知道猫的躲避,不是胆怯,是等待老鼠懈怠。它出来就回去,它回去就又出来,用的是这种智谋啊。唉!那些匹夫拿着剑,和这老鼠有什么不同呢!

《武夷岳神》

原文:

闽中某太守,惑于女妖。后有一道人,能劾治之。太守请其登坛,设法。方登座,即有大风吹去其法衣冠。俄倾,靴袜亦并失去。道人急以所携剑击之,妖亦随手攫其剑,腾空而遁。道人叹息曰:“此妖亦大有神通,非我所能降伏也。”太守狼狈而归,后不知其终。

白话文故事:

福建中部有个太守,被女妖迷惑。后来有一个道士,能够弹劾惩治她。太守请他登上法坛,设法降妖。刚登上座位,就有大风吹走他的法衣和帽子。不一会儿,靴子和袜子也都不见了。道士急忙用所携带的剑击打她,妖怪也随手抓住他的剑,腾空逃走了。道士叹息说:“这个妖怪也有很大的神通,不是我能够降伏的。”太守狼狈地回去了,后来不知道最终的结果。

《孙必振》

原文: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必汝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首,则前舟覆矣。

白话文故事:

孙必振渡江的时候,正遇上大风雷,船摇晃动荡,同船的人都非常害怕。忽然看见金甲神站在云中,手里拿着金字牌向下展示;众人一起抬头看,上面写着“孙必振”三个字,非常真切。众人对孙必振说:“一定是你犯了天谴,请自己坐一条船,不要连累我们。”孙必振还没说话,众人不等他答应,看到旁边有一条小船,一起把他推到上面。孙必振登上小船,回头一看,前面的船就翻了。

《刁姓》

原文:

有刁姓者,家无生产,每出卖许负之术——实无术也——数月一归,则金帛盈橐。共异之。会里人有客于外者,遥见高门内一人,冠华阳巾,言语啁嗻,众妇丛绕之。近视,则刁也。因微窥所为。见有问者曰:“吾等众人中,有当得官者乎?”刁大声曰:“有。”“何人?”曰:“无不可官之人。”问者悦,赠以钱。又问:“吾等或有不贫贱者乎?”刁又大声曰:“有。”“何人?”曰:“无不可富之人。”问者亦悦,亦赠钱。大略皆类此。人以其言语无度,颇不信之。后刁竟以骗术致富。

白话文故事:

有个姓刁的人,家里没有产业,常常外出卖相面算卦的本事——其实他并没有什么本事——几个月回来一次,就带着满满的钱袋。大家都感到奇怪。正好乡里有人在外地做客,远远看见一座高门里面有一个人,戴着华阳巾,说话啰嗦,众多妇女围着他。走近一看,是刁某。于是悄悄观察他的所作所为。看到有人问:“我们这些人当中,有能当官的吗?”刁大声说:“有。”“谁?”说:“没有不能当官的人。”问话的人高兴,送给他钱。又问:“我们当中或许有不贫贱的吗?”刁又大声说:“有。”“谁?”说:“没有不能富裕的人。”问话的人也高兴,也送给他钱。大概都是这类情况。人们因为他言语没有分寸,很不相信他。后来刁竟然靠骗术致富。

《红毛毡》

原文: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白话文故事:

红毛国过去允许和中国互相贸易。边地的将领看到他们人多,不许他们上岸。红毛人坚决请求:“赐给一块毡子大的地方就足够了。”将领心想一块毡子容纳不了几个人,就答应了。那些人把毡子放在岸上,只容得下两个人;拉扯一下,能容四五个人;边拉扯边登岸,一会儿毡子就大到一亩左右,已经有几百人了。短刀一起亮出,出于意料,被抢掠了好几里地才离去。

《张贡士》

原文:

安邱张贡士,寝疾,仰卧床头。忽见心头有小人出,长仅半尺;儒冠儒服,作俳优状。唱昆山曲,音调清澈,说白自道名贯,一与己同;所唱节末,皆其生平所经历。四折既毕,吟诗而没。张犹记其梗概,为人述之。

白话文故事:

安邱的张贡士,卧病在床,仰头躺在床上。忽然看见心头有个小人出来,只有半尺高;戴着儒生的帽子穿着儒生的衣服,做出表演杂戏的样子。唱昆山曲,音调清澈,说的独白自己道出姓名籍贯,和自己一样;所唱的每一节末尾,都是他生平所经历的事情。唱完四折,吟诗消失了。张贡士还记得大概的情况,给别人讲述。

四、用不同词牌名诗词歌赋解析易理烛照:民间奇谭中的天地人之道

临江仙·易理奇谭

易道昭昭千古秘,民间轶事深藏。奇人异事演阴阳。贤才乾德耀,众庶法坤常。

大鼠扰攘凭慧破,岳神福佑心香。天人交感意悠扬。古今多少事,皆在易中彰。

西江月·易映人间

往昔奇谭纷现,易理暗寓其间。贤能应运法乾元,坤厚载生如幻。

小鼠乖张智解,岳神威凛诚牵。人天互动妙机缘,万象皆循道衍。

念奴娇·易理溯源

乾坤初辟,衍阴阳易理,化生诸物。岁月长河波浩渺,多少奇闻堪阅。研石呈能,大鼠施计,皆为生机夺。岳神临世,信民诚敬祈悦。

遥想贤圣观天,法地作易,奥旨心中结。今古民间诸事里,尽显易之精绝。天地人和,盈亏有数,妙谛凭君说。奇谭纷解,易光长照如晔。

诠释:

《临江仙·易理奇谭》

上阕:开篇点明《周易》蕴含着深邃且千古流传的奥秘,而民间的奇人轶事里深深隐藏着这些易理。其中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展现出如同乾卦所象征的刚健之德,熠熠生辉;普通大众则遵循着坤卦所代表的柔顺、承载之德,过着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这便是天地之道在民间最质朴的呈现形式,揭示了“易”与民间生活在道德、行为准则层面的紧密联系。

下阕:以“大鼠”的故事为例,讲述面对棘手灾祸,人们凭借智慧巧妙化解,这是人类在困境中运用自身能力的体现;而在“岳神”的故事里,人们怀着虔诚之心祈求庇佑,反映出人与神(可象征天地间不可控的强大力量)之间通过诚心建立起的联系。最后指出从古至今,这些民间发生的事情,都在《周易》所阐述的道理中得到彰显,强调了易理对民间万象的高度概括性和指导性。

《西江月·易映人间》

上阕:回忆往昔那些纷纷呈现的奇闻轶事,实则都暗暗蕴含着《周易》的道理。贤能之人顺应时机发展,展现出如乾卦“元亨利贞”中初始开创、积极进取的精神特质,而世间万物在坤卦所代表的宽厚、包容、孕育万物的特性下,呈现出多样且变幻的生活景象,进一步阐述了易理在人物命运与世间万象发展规律上的映射。

下阕:继续从具体故事深入,“小鼠乖张”代表生活中出现的乖戾、难以驯服的困难,人们依靠智慧去破解,体现了人类主观能动性与易理智慧的结合;“岳神威凛”象征着威严神秘、令人敬畏的力量,民众则以诚心相待,这是人与天地神灵间微妙关系的体现,再次强调了在这些民间故事里,人、事与天地自然(以易理为纽带)之间存在着的紧密而神奇的互动关系,深化了易理贯穿民间生活的主题。

《念奴娇·易理溯源》

上阕:从乾坤开辟说起,衍生出阴阳变化的易理,进而产生世间万物,岁月悠悠,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值得阅读品味的奇闻。如“研石呈能”体现事物独特本质的展现(类似乾卦的独特刚健之性在具体事物上的呈现),“大鼠施计”则是生命在复杂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的手段(契合易理对事物变化应对的智慧启示),这些都是万物为了生存、发展而有的本能行为,同时也反映着易理的规律,而像“岳神临世”这样的故事中,民众怀着虔诚敬畏祈求福泽,展示了人与神秘未知力量的沟通方式,体现了易理中天地人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下阕:遥想古代圣贤通过观察天地自然创造出《周易》,其深奥主旨便在心中形成。看古今民间发生的各类事情,无不精妙地展现着《周易》的精髓要义。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存在着和谐共生、盈亏消长的规律,这些奇妙的真谛都可以通过《周易》去解读阐释。最后指出民间众多奇闻轶事的解读,都离不开《周易》所散发的智慧光芒,如同明亮的光辉长久照耀,再次强调易理对民间文化、生活哲理的根源性作用和深刻影响,升华了易理烛照民间奇谭的主题内涵,让读者感受到《周易》与民间生活千丝万缕又深刻内在的联系,以及其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智慧价值。

经典综述

《武夷神佑:阴阳之道与尘世之缘》

在福建武夷山的深处,有一座神秘而古老的庙宇,供奉着武夷岳神。这座庙宇终年香烟缭绕,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话说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书生,他出身贫寒,但心怀壮志,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这一年,李明决定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他一路艰辛,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了武夷山脚下。

此时的李明已是疲惫不堪,加之天色渐晚,他便决定在山脚下的一家客栈歇息一晚。客栈中,李明结识了一位名叫老张的行商。老张常年在各地奔波,见识广博。两人相谈甚欢,老张听闻李明要去京城赶考,便好心提醒道:“这武夷山中有神灵庇佑,过往行人都会前去祭拜,以求一路平安。你明日要穿过这片山林,不妨也去拜拜。”李明本是个读书人,对这些神神鬼鬼之事向来不太相信,但出于对未知旅途的担忧,还是点头应下。

次日清晨,李明早早起身,按照老张的指引,来到了武夷岳神的庙宇。庙宇庄严肃穆,李明站在殿前,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敬畏之情。他点燃香烛,虔诚地拜了三拜,心中默默祈祷:“岳神在上,保佑我此次进京赶考一路平安,若能金榜题名,定当回来重谢。”

拜完岳神,李明继续踏上征程。一路上,山林静谧,只有鸟鸣声和他自己的脚步声相伴。走着走着,李明突然感觉眼前的景色变得陌生起来,原本熟悉的山路似乎消失了。他心中慌乱,开始四处寻找出路。

就在这时,一位老者出现在他的面前。老者身着一袭白衣,仙风道骨,目光炯炯。老者微笑着对李明说:“年轻人,你迷失了方向。”李明急忙上前施礼,请求老者指点迷津。老者捋了捋胡须,说道:“此乃天意,你与武夷岳神有缘,神特意让我来指引你。”李明心中惊讶,但又半信半疑。

老者带着李明在山林中穿梭,不多时,便将他带出了困境。李明感激不已,想要报答老者,老者却摆摆手说:“不必谢我,要谢就谢岳神吧。”说完,老者便消失不见了。

李明继续赶路,一路上回想着刚刚的奇遇,心中对武夷岳神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李明的这段经历可以被视为阴阳变化的体现。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如李明在困境中遇到老者的帮助,困境为阴,帮助为阳,阴阳的交替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同时,李明对武夷岳神的祭拜以及岳神的“显灵”,也反映了人与神之间的一种神秘联系,这种联系在周易中可以被理解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存在着某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李明终于来到了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发挥出色,文章深得主考官的赏识,最终金榜题名。

功成名就的李明没有忘记自己在武夷岳神面前许下的诺言。他带着丰厚的祭品,再次回到了武夷山。当他走进庙宇时,心中感慨万千。

李明虔诚地献上祭品,再次向岳神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就在这时,庙宇中突然闪耀出奇异的光芒,岳神的身影若隐若现。岳神开口说道:“年轻人,你的真诚和努力打动了我。但你要记住,功名利禄皆为浮云,切不可迷失本心。”李明连连点头,表示铭记在心。

从周易的角度来解析,李明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他自身努力与神灵庇佑的共同结果。努力为阳,庇佑为阴,二者相辅相成。而岳神对李明的告诫,则体现了周易中关于平衡和适度的哲学思想,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和名利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不被外在的物质所迷惑。

李明回到京城后,被授予了官职。他为官清廉,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的爱戴。然而,官场的复杂和黑暗也让他倍感压力。

有一次,李明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诬陷陷入了一场冤案。他身陷囹圄,感到无比绝望。在这黑暗的时刻,李明想起了武夷岳神,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岳神能再次拯救他。

也许是李明的诚心感动了岳神,就在案件即将定案之时,突然出现了新的证据,证明了李明的清白。李明得以重获自由,官复原职。

经历了这场风波,李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官场的险恶。他决定辞官归隐,回到家乡。

在周易哲学中,李明的遭遇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阴阳的变化无处不在,福祸相依,当处于顺境时要居安思危,逆境时要坚定信念。而李明最终的选择,辞官归隐,也体现了一种对阴阳平衡的追求,放弃官场的繁华,回归平淡宁静的生活。

李明回到家乡后,在武夷山脚下盖了一间小屋,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时常前往武夷岳神的庙宇,与神灵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多年后,李明寿终正寝。在他离世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武夷岳神的微笑,迎接他走向另一个世界。

李明的一生,与武夷岳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也让更多的人对武夷岳神充满了敬畏和信仰。

从周易的终极哲学思考来看,李明的一生是一个完整的阴阳循环。出生为阳,死亡为阴,而他在这一生中所经历的种种,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武夷岳神在他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是他心灵的寄托,也是引导他走向正道的力量,体现了在无常的世间,人们对永恒真理和精神支柱的追寻。

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