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开始到结尾 (第2/2页)
崇祯十年的旱灾覆盖了山西全省、陕西西部地区和南直隶部分地区,崇祯十一年的大旱覆盖了
河南(不包括汝宁府)、山西、陕西、山东及南直隶的沿海地区。崇祯十二年旱灾在东南沿海稍有收
缩,却将北直隶包括在内。崇祯十三年,灾区扩展,北方全部及江南部分沦为旱灾灾区。
这一时期,社会上也产生了新的变数。崇祯十年起,河南境内涌现出了各种大小土寇。这种土寇还和流动作战的农民军不一样,很多势力都有自己的寨堡和山头。虽然也是反政府武装,却并不是农民军的合伙人。而这也意味着,农民军在这一时期也较难从河南获取兵员。
也是从崇祯十年开始,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加强了对农民军的围追堵截,同时,明廷也有意把粮食集中在大城市中。农民军也陷入了获取粮食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军进一步分散作战,不少山头选择了招安。
另一方面,个别农民军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要活动范围:李自成部的巩昌府南部嘉陵江流域,张献忠部、罗汝才部的郧阳、襄阳山区,革左五营的大别山区。
崇祯十年,也是农民军起义陷入低谷的一年。李自成商洛山区兵败,不得不遁入山中。张献忠进攻南直隶兵败,不得不接受招安。
明廷在围剿农民军的作战中,出现了回光返照的一幕。然而天公不作美,崇祯十一年,北方旱灾全年爆发。这给张献忠、罗汝才等人重大的机遇。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罗汝才再度揭竿。这次张献忠把目光扫向了四川,而这也和杨嗣昌的目的暗合。对张献忠来说,四川作为非灾区,可以获得粮食。在杨嗣昌看来,湖广、中原地形开阔,不如四川地形险阻容易堵截农民军。而李自成蛰伏两年后,也在崇祯十三年重出商洛山。
一切显然并未如杨嗣昌所计划的那样发展。
高潮:向全国进军(崇祯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
从崇祯十四年开始,北方旱区虽然退至黄河以东,但华北全部沦陷;浙江北部、南直隶、江西西
部、湖南、贵州及四川一部分也沦为旱区。
崇祯十年至十四年,河南灾情严重,年年有蝗。灾情对明廷来说是灾难,对于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两支农民军而言,却是新机会。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第一次围攻开封时,兵力十分薄弱,骑兵不过三百,精兵不过三千,总数也才三万余。但其崇祯十六年围攻开封时,却是人多势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