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规划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格力这会儿的规模并不大,从生产能力来说排名还比较靠后。
虽然在去年,格力有了一个小小的爆发,但是远远不够,格力的辉煌的确是从九五年开始的, 但九五年绝对算不上它的辉煌。
格力的前身是海利空调厂和冠雄塑胶厂,空调厂生产空调和冰箱,还生产洗衣机,塑胶厂生产注塑件和电风扇。
格力这个牌子是塑胶厂生产的电风扇的品牌。
塑胶厂给很多工厂加工注塑件,就包括当时相当牛逼的华宝空调厂,这也是格力最开始接触空调这个商品。
九零年,本来亏损严重的冠雄塑胶厂扭亏为盈,但是海利空调厂又开始亏损,于是冠雄塑胶厂的厂长就兼任了海利的厂长。
两家工厂都归属于珠海工业总公司(后来的格力集团)。
九一年,两家工厂合并,用电风扇的牌子取名为格力,主要生产空调和冰箱,洗衣机。
那个时候国内的工厂都差不多,都是盯着这几样,哪样挣钱就多花点精力。
可能是运气好,从九二年开始,空调市场火起来了,格力正正好好的吃到了这口肉,产量逐年增加。
而塑胶厂合并过来的可不是只有一个海利空调厂,还有一个海利空调厂的业务推销员,董润土女士。
董润土女士跟着空调厂被合并过来以后,如鱼得水,先后几年创造了一个奇迹,也正是她把格力空调推上了台面。
到九五年年底,在董润土女士的带领下,格力空调第一次登上国内空调销售榜第一的宝座,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格力属于是白捡了一员大将,还是个临时工。
张铁军看不上格力,但是他看得上这两个人,尤其是董润土女士,她真的是难得一遇的人才。
当然,她也有缺点,就是不懂技术,但这个没啥大不了的。
董润土缺钱,她当初辞职放弃工作跑到广东来打工,就是想挣钱养儿子。她老公去世了。
她能进入海利空调上班,也是因为钱。
当时她在珠海的街头捡了一张海利的招聘广告,上面说招销售,除基本工资外,只要销售百万就可以获得百分之二的提成。
当时她二话不说就去了海利厂,报名当销售。而且她也确实有这个能力,三年时间就创造了三千六百万的销售业绩,占全厂的八分之一。
那个时候苏宁刚刚起步,还叫五交化电器,张近东和董润土一见如故,达成了空调销售协议,实现了相互的成全。
九四年,董润土开始担任格力的经营部副部长,这其实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临时岗位,专门她而设立。
九四年,董润土个人销售额占全公司销售额的五分之一,已经是一个百万富翁了。
在这样的成绩下,格力的总经理力排众议,九五年让董润土担任了公司经营部部长,当年格力销售额突破二十亿,净利首次超过了一亿元。
但事实上,这个时候国内的空调厂基本上都可以称为小日子的代工厂,副工厂,包括冰箱啊,冰柜啊,洗衣机,电视机,基本上都是。
汽车就不用说了,还有录音机照像机,主要部件都是人家的,就是造个壳子起个名字,自己生产一点零配件塑胶件。
就和后来的合资汽车一模一样,是整个九零零零一零三个十年代的主要生产方式,涉及了大多数主要行业。
空调的主要部件就是压缩机,这个东西国内生产不了,就像电视的显像管一样,属于高科技。
这个技术,张铁军手里就有。
我们可不能忘了,那个曾经鄙视德汉斯认为他们不够先进的红色巨人。
在张冠军搞回来的遗产里面,就有压缩机的相关技术。
别看毛子的汽车都不装空调,好像生活里就用不到空调似的,但是他们的压缩机技术相当强大。好像他们好多技术都相当强大。
其实这个压缩技术可不只是能用到冰箱空调上面,它的应用性相当广泛,比如火箭弹,比如火箭,还有导弹卫星什么的。
发明喀秋莎火箭炮的人,就是搞空调压缩机的。
他叫巴尔明,冷冻压缩机专业毕业,二战开始,他在压缩机冷冻机厂里面搞了个特殊武器设计局,很快喀秋莎火箭炮问世。
二战结束以后,他成为国家火箭发射系统总设计师,研制出了弹道导弹以及世界首部洲际导弹地下井发射装置。
他这个其实可以开一门课,就叫制冷压缩机的非专业应用。
张铁军不懂压缩机技术,但是他有理论,后世那些这个那个的双滚动轴承,双缸变频,容积切换,涡旋压缩,什么三缸并行梯级吸气。
把东方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唬的一愣一愣的,然后就搞出来了一个压缩机系列,张铁军起名叫玄冥。
玄冥是我们上古神话里的冬神,专管制冷的。还有冬帝,就是颛顼。
在注册了一系列的国内外专利以后,压缩机也该要上市了,张铁军就想起了董润土女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卖压缩机肯定不如搞个空调厂冰箱厂。这么理解没毛病。
而且这东西也合适,生命力相当强,从九五九六年这会儿空调冰箱产业逐年增长,一直到张铁军回来那个时候还是家庭必需品。
东方手里的好东西正经不少,但都不能马上拿出来,都得经过一个孵化过程。慢慢来吧。
这一次决定在成都搞个工业园,张铁军就把空调和冰箱提上了日程,然后就想到了格力的老朱和老董两个。
这两个人一手创建并推动格力登上巅峰的人才其实在格力过的并不好,工业总公司除了拖后腿指手划脚一点好作用也不起。
等到格力成长起来赚了钱就开始闹,争管理争股权争人事,后来争不过就想把格力卖给美国人,用友邦来压制。
那个时候格力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一百三十多亿,净利超过三十亿,而格力集团这边给美国人的报价是九点六亿。
就问你牛逼不。
这个还真不稀奇,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就像沙市日化独断国内洗衣市场,最后也只卖了几百万。不卖就判你。
“你说好多呀?”宋省长连四川话都干出来了。
“十五到二十平方公里,要搞就一次到位,不过,这么大的面积肯定是需要建生活区商业区的,这一块得写到合同里面。”
张铁军的意思很明白,工业园可以搞,还可以搞的很大,但是土地价格只能是城郊工业用地,生活区商业区不另行计算。
到不是舍不得那点钱,但能讲的条件为什么要多花呢?这个又不存在什么非法的情况。
二十平方公里,差不多就是国内一座县城的城区的大小了,这实际上就相当于新建了一座工业城市。
其实这么大一个工业区划,就算要求土地划拨也是合理的,远郊的土地又不值钱,这么大一个工业园区带来的就业和利税可比买地那点钱值当多了。
不过张铁军担心不花点钱容易留下弊端,到时候被谁捅一下找点后账什么的不值当。
谢书记和宋省长互相看了看,都有点激动,都没继续问打算投资多少分多少时间落地。这么大面积就只是地钱都得十几二十亿了,还要啥自行车?
这个时候卖地的钱是百分之五上缴中央,余下都归到地方国库。发财了。
要知道去年一年成都市的财政预算收入一共也就才二十九亿七。
而且这事儿是省里推动的,虽然最后要落在成都,土地也是成都市出,但是这笔钱肯定不可能都给市里,省里肯定是要提走的。
大概就是三七分这么个样子,好好讲一讲最多也就是四六,省里拿六。
然后市里负责地块的通平道路配套设施。当然了,他们也亏不着,就业和利税不是还在嘛,再说这就白捡了一个工业城区。
虽然工业园区是东方所有,但是这么大的园区里面生活区商业区小不了,肯定是要成立街道派驻公安,设立工商税务卫生等等部门的。
事实上就是成立了一个新区,而且不管是人口还是发展明显都要超过搞了好几年的开发区。
开发区发展的是真的慢,九零年成立,轰轰烈烈的发展了十来年以后,大片区域都还是空白。
实际上发展的还不如青羊和武侯。,
零五年的时候武候区已经相当亮眼,不管是汽车还是制鞋,商业服务业都已经相当繁荣,红牌楼的名气要比开发区大的多。
而青羊做为中心城区那自然就不用说,何况人家还抱着一大堆的历史遗赠。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整个零零年代成都的发展都是向青羊武候倾斜的,连土地拍卖底价都要高出来一大截。
开发区呢?没啥大动静,还不如双流县。
双流因为坐拥双流机场的便利条件,这几年发展的也是有声有色,聚集了不少制鞋和商贸公司,号称南部新城。
不过也就那样,关键是成都整体来说就是慢节奏的,要不怎么就说它适合居住呢。到零五年的时候五桂桥那里还在城外。
一直到一零年,市府搬迁以后,南部新城区这边才真正开始发展了起来,资源开始汇集。
哦,青羊区原来叫西城区,锦江区原来叫东城区,都是九零年改的,九一年挂牌。
同时在九零年划东城西城以及双流县部分区域设武候区,划东城金牛部分区域以及东郊设成华区。还划了东郊的一部分给锦江。
二零一五年双流县才撤县建区,正式成为南部新城区。
可以说在九六年这个时间,武候和成华还都是嘎新嘎新的新区,反而是龙泉驿,人家从六零年就是市五区之一了。
龙泉驿区,也就是成都经济开发区所在,在成都市区的东部,东郊区以外包含龙泉山脉在内的一大片地区,是成都市最大的区级建制。
龙泉驿是古地名,因依傍龙泉山而设的国家级驿站得名,明代置龙泉巡检司,是川渝四路驿之一,清代为简奉路驿使,是简阳到奉节驿路的终点。
龙泉驿的大部分地盘原来都是简阳的,叫简阳县龙泉驿区(县区),五九年划归成都,六零年又把华阳县的四个乡划过来成立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市区)。
七六年的时候又把简阳县洛带区整体并到了龙泉驿。……也不知道简阳到底是得罪谁了。
简阳这会儿是县,归属内江地区,九八年内江地区资阳县提格,简阳开始由资阳代管……从平起平坐的兄弟沦落成了小弟。
九零年,四川省在龙泉驿区境内设立省级经开区。
张铁军提出来建设东方工业园的土地自然也是在龙泉驿,属于开发区项目。
经济开发区的道路以及公共设施配套都比较到位,还有相关的招商政策和产业扶植措施,包括税收的优惠等等,都有利于新项目的落地和先期阶段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