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还原笔筒,循循善诱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傻柱从破处开始觉醒!
趁着休息天,何雨柱带着何佑椿,孙淑红带着何木槿,何红叶自己单骑一辆车,一家人游街串巷,领略京城的隐藏的文化角落,顺带着给三位小朋友普及普及知识,也尝一尝以前没吃过的小吃。何雨柱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不光是父母陪伴孩子,也是孩子陪伴父母,自行车出行是最便捷的方式。
过太平湖时,何雨柱就停下来给孩子们讲一讲舒先生的事情,尤其是引用舒先生的原话来表达一些情怀。“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把死看成生,把侵略者与威胁利诱都看成仇敌,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也许当年稍稍隐藏一点点气节,……哎,气节很重要,文人,不能失了气节,士可杀不可辱。何雨柱也提到于谦,石灰吟!
过了太平湖,再游,来到宣武门的象来街。何雨柱又开始讲解员附体具体讲象来街的来由:明清时期从东南亚小国给泱泱华夏进贡大象来经,这里是必经之地,由此产生在象来之前宣武门外临时搭建茶坊,小吃摊等,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六月六的洗象节,附近的训象坊由此产生等。
何雨柱走着讲着,居然发现角落里还有人摆着摊,卖小玩意的,有玉,有石头,有笔筒,有铜钱。仔细瞧瞧,不止一个摊呢。
何雨柱在钢厂团委上班时,去过潘家园,探过大柳树早市,也闲逛过报国寺,也时不时收过几件像样的玩意儿的。今天这象来街有这些摊,也算是有缘分。那就瞜瞜。
一堆各色的铜钱,几样小瓷,几样玉石,几只笔筒,何雨柱瞥见其中一只木质笔筒,看着泛黑,但黄花梨花纹犹在,上刻米庵二字,小篆体,颇有汉碑石刻风格,俩字稍左下又刻了止敬二字,明显隶书体,字的对称面,寥寥几刀,看着一副极简单的兰石图。何雨柱突然想起《江左石刻文编》作者来,脑海里默默搜索着,哦,对,就是他,吴大澂,他不就有个号叫止敬的嘛。应该没错。
他漫不经心的对着仨孩过来,“那个你们仨,其他东西不要碰,在铜钱里找一找,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通宝,找出来。”
“小哥,你这铜钱怎么个价?”
“一毛钱一枚。概不还价。”
“倒也不贵。这俩笔筒呢?那个瓷的带画那只。”
“两块,笔筒都是两块。”
“呵,还真的贵。”
“孩子们,找到没有?”
秋秋最快,找到几枚,嘉庆通宝没有,乾隆的最多,“那就一人挑几枚,阳阳,挑好没?”
夏夏最喜欢比较黄澄澄的康熙通宝,挑了俩。
三人一起把十五枚铜钱交到何雨柱手里,何雨柱稍微看了看,也就那样,
“小哥,我仨孩读书呢,正好路过这也挑了东西了,一共十五枚,你要不要数一数?”
“不用,1块五。”
“正好我儿子,小女准备习练毛笔字了,那俩笔筒也一起卖给我,便宜点行不?”
“加起来也就五块五,能便宜到哪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