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战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南宋之霹雳风云!
吴青对敌人数量的判断既错又没有错。率军前来的元军将领正是兀良合台,此次他带来的骑兵有三万人,比此刻战场上陆战军第二师和第三师多五千人,从人员数量来说吴青错了。这三万骑兵皆一人两马或三马,除了骑乘马外还有备用马,从战马的数量来说,吴青也并没有错。忽必烈原本计划待援军到来时,再一举击灭自海登陆的霹雳军。但安童、阿术、塔出、博罗欢等人迟迟未到,而霹雳军已拿下通州,即将兵临城下,他只得同意兀良合台所请,同意突袭霹雳军。
兀良合台其实不愿意与霹雳军正面作战,无奈其放弃大都的建议被否决,有如龟缩防守不如趁霹雳军行军时对起发起突袭,这也是其最虚弱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等援兵到来后再与霹雳军进行决战,一则那时霹雳军将在大都城下结好营寨,更难对付,而大都城粮草有限,根本无法维持二十万军力长期作战。二则元军内部多有派系,蒙古贵族、汉军世侯、色目官僚各怀心思。即便蒙古贵族内部也是纷争不断,如安童与四王子那木罕交好,却对真金不待见。真金善待自己,却厌恶塔出和博罗欢。矛盾内讧之下,人多反而难而协调作战,甚至会因贪利争功而贻误战机。
吴青下达结阵命令时,兀良合台也下令了冲阵命令。话说骑兵在五里之外就进行冲锋,极为少见,更不要说元军骑兵奔袭而来,还没有来得及喘息。马匹冲刺如此长的距离之外,再进行激烈的战斗,即便没有被累死或打死,战后也算废了。兀良合台当然知道这种不爱惜马力的后果,但为了获胜不得不而为之。他知道一旦霹雳军战阵结成,特别是火炮布置完成,元军便再无取胜的机会。即便马匹全部累死,只要将霹雳阵形冲乱、冲垮,也是值得。
数万匹战马以雷霆万均之势往霹雳军战阵冲来。冲锋的元军分为前后两个大阵,前面阵列的宽大稀疏,战马多而骑兵少。后面的阵列密集紧凑,前半段为无甲的轻骑兵,后半段为着皮甲的精锐骑兵。兀良合台并不是莽汉,他让少量骑兵驱赶着备用马冲锋在前,是充作炮灰消耗霹雳军的弹药。如果几万匹备用马还不够的话,那么后面的无甲轻骑兵也将是炮灰。为了取得胜利,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兀良合台知道,霹雳军的火器虽然厉害,但枪炮管发射一段时间后便会发红发烫,不堪继续使用。水冷式机枪的虽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射击三百发就需要换弹链,枪管也会因磨损而更换。
眼见元军不按常理出牌,吴青也急了。他急令步兵将火炮和辎重围在中央,又下将轻机枪和水冷式机枪靠前部署。蒙古马以耐力而不是速度见长,其长距离的奔跑后又没有休息,以致其速度并不快,五里地距离也需要数分钟时间,这给霹雳军有了一定反应时间。作为步兵班武器,轻机枪部署十分简单,在元军骑兵冲到两里地前便做好射击准备。当元军冲到三百米距离时,数百挺轻机枪同时开火了,短时间内泼撒出数以万计的弹雨,让元军至少两千匹的战马倒在地上。
轻机枪的缺点也很明显——持续火力弱。不仅要更换弹匣,还要更换打得发红的枪管,所幸的敌人冲进三百米后,步兵手中的李广型火枪也开火了。步枪虽然射速慢但数量多,面对元骑来向的便有数千支,同时开火威力也十分惊人,在三百米左右形成了一条死马带。战马是极具灵性的动物,也会因本能而逃离危险,元军为了防止它们乱窜,用黑布将其双眼蒙上,又在后面猛抽鞭子,使得它们前仆后继前来赴死。
相对来说,水冷式重机枪要发射便要麻烦些了,需要先将其从马车上卸下来,再推到阵地上——陆战军装备的型号都装了轮子,将其架设好只需要五分钟左右。当第一挺重机枪吐出火舌之时,最前面的元骑已逼近霹雳军阵前二百米左右,后面马匹则如潮水般涌来。重机枪的穿透力、制动力和杀伤力是轻机枪根本无法比拟的,一梭子出来,便是一片人仰马翻。随着越来越多的重机枪吐出火舌尖,倒地的战马越来越多。当第二、三师的一百余挺重机枪同时开火后,元军的战马便止步于霹雳军阵前一里处了。
火炮特别是重炮的部署则要麻烦许多,需要用马车拖到发射阵地,还要挖坑填土固定炮位,开炮前还要进行射击诸元的计算。直到重机枪全部开火,仍没有一门火炮部署完毕,不过在吴青看来,随着重机枪的开火,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他悬着心也放了下来。此刻的战场上,已横七竖八倒下了数千匹战马,在五百米、三百米和二百米处尤其厚实,甚至形成了一道由马尸构成的矮墙。鲜血浸泡的土地,在反复践踏之下,变成了暗红腥臭的粘糊糊的泥浆。
元军的战马开始往回逃了。它们虽然被蒙着双眼,却惊于密集枪声,又听到同伴的哀鸣惨叫。当驱赶它们前行的骑兵被打死后,对死亡恐惧让它们转身逃跑——本能告诉它们,充满浓郁血腥味和死亡气息的前方,要尽快逃离。掉转而逃的战马群,冲散了后续元军骑兵的阵形,使其冲锋阵形为之一滞。紧随其后的元军轻骑兵有的乘隙继续冲锋,有的则偏转马头往两侧而去。他们也与战马一样,出于本能也想尽快逃离这个修罗场。
浑厚的牛角号响起,正在冲锋的元军骑兵突然分向两侧。这非兀良合台见前方惨状而心生退意,而是眼光老道的他看到霹雳军火力十分凶猛,显然是将火器尽数投在了正面,这意味着侧翼必然空虚。他下达的命令是放弃正面,而突袭两翼。兀良合台的命令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吴青的确将大部的轻重机枪部署在了正面。兀良合台的命令又是错误是,因为他没有想到的是,此刻霹雳军的火炮已部署完毕。第二师和第三师的20斤重炮都留在了通州,此行只带了二百余门5斤炮和10斤炮。既便如此,也够元军喝一壶了。
仅仅三轮炮火之后,从两翼冲锋的元军已损失了二千余骑。兀良合台在太原府时已见识过霹雳军火器的威力,眼下相同的场景让他心如刀绞,泪水潸然滑下,打湿了他花白的胡须。他哀叹的不仅仅是骁勇的蒙古骑兵如同牛羊一般被宰杀,更是哀叹蒙古人时代的终结。他明白,再次发动进攻已经毫无意义。噙着泪水,他下达了撤兵命令。此前为了歼灭眼前的霹雳军步兵,他派了一万骑兵佯攻通州,以引开霹雳军的骑兵。如果再不及时退走,待霹雳军骑兵从通州返回,怕是想走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