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基因的网民都错了!错的彻头彻尾!(下) (第2/2页)
从科学原理来看,转基因技术是把特定基因导入目标生物基因组,使受体生物获得新性状 。基因本质是dNA片段,无论是转基因小麦还是普通小麦,其基因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都会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无法直接整合到人体基因组 。全球众多权威科学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欧洲食品安全局等,都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评估 。who明确指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 。大量科学实验数据表明,转基因小麦在营养成分、毒性、致敏性等方面与传统小麦实质等同 。例如,对转基因小麦的毒理学实验,经过长期动物喂养测试,未发现其对实验动物产生不良健康影响 ;在致敏性评估中,也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小麦会引发新的过敏反应 。
转基因小麦推广受严格监管
在推广环节,任何转基因小麦品种进入市场都需经过严格的监管流程 。以中国为例,建立了涵盖研发、试验、审批到商业化种植或进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研发阶段,科研人员要详细记录基因来源、载体构建等关键信息 ;田间试验时,严格控制试验范围,设置隔离区以防止基因漂移 。申请商业化种植或进口时,需进行多轮严格的安全评价,包括对毒性、过敏性、环境影响等多方面检测 。只有通过层层审核,符合安全标准的转基因小麦产品才会被批准 。这种严格监管确保转基因小麦安全可控,不存在所谓“后果极其危险”的情况。
转基因技术不是生物战工具
将转基因小麦与“美国生物战”划等号是毫无根据的臆测。美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处于世界前沿,是基于其强大科研实力和农业发展需求。美国国内对转基因产品同样有着严格监管体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等多部门协同,从不同角度监管转基因产品。
在国际合作中,转基因技术是全球共同探索解决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积极参与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为了提升本国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供应 ,并非用于恶意攻击他国 。
同时,中国在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坚持独立自主,拥有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技术和产品,不存在被他国操控利用的情况。
我的朋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指出,转基因技术一个重要特点是逆向工程容易实现,其利益保护只能依靠专利,无法通过“技术秘密”方式保护,因为基因的信息对应其dNA序列,测序后可数字化存储和传播,任何一个民间基因公司都可以轻而易举的破解,任何国家、企业都难以对基因序列保密。所以以转基因作为生物战手段在技术上是不成立的。
例如,即使在战争状态下,若跨国公司试图用转基因作物专利卡住我国,我国相关机构或单位可强行使用专利而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而且我国在转基因领域已有丰富技术积累,拥有多项转基因专利,在部分作物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也保障了我国在转基因技术上的自主可控,不会轻易被他国利用该技术进行生物战等阴谋活动。
客观的看待国内科研与推广力量
指责国内相关科研和推广人员是“美国人培养的势力”,要“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这是对国内科研工作者和从业者的严重污蔑 。国内从事转基因研究和推广的人员,秉持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致力于利用转基因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他们的工作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在转基因小麦研究中,科研人员专注于培育抗病虫害、耐逆境、高产优质的品种,旨在满足国内粮食需求 ,而非从事危害国家和人民的活动 。
就以张启发院士来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出国热潮的大背景下,张启发院士却走出了一条逆行之路。彼时他在美国工作,外国老板为他开出了每月美金的高薪,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诱人的收入,足以让他在美国过上优渥的生活。然而,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深厚眷恋和使命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份高薪与舒适的科研环境,选择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张启发,工资仅为每月68元人民币,即便按照当时美元与人民币汇率一比六来计算,两者收入差距也达到了惊人的很多倍 。但他没有丝毫抱怨,默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落差,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那时,他居住在阴暗潮湿的筒子楼里,生活和科研条件也极为的艰苦,可这些困难都未能阻挡他为祖国科研事业奉献的脚步。他一心只为给中国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推动国内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贡献力量。
将转基因农产品妖魔化并与恶意生物战挂钩是毫无根据的 。我们应摒弃偏见,依据科学事实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要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原理、安全性和应用价值 ,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推动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合理、健康发展 ,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