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意外收获 (第2/2页)
“相传此曲乃俞伯牙所做,流传至今,非遇知音者不能得其意,小小女子竟有此等能耐,这集贤轩果然是藏龙卧虎。”
陆文景不知女琴师的超常发挥和他的无心之举有关,笑道:
“陆某有意点这首曲子,本是想借花千佛,送你二人之情谊,怎成想被女师傅抢了风头...”
听此,杨慎和崔铣相视一眼,互相看出对方眼中的一丝惊喜。
崔铣比杨慎大十岁,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当年主持会试的主考官之一,正是杨慎的父亲杨廷和。
而杨慎因这层关系,得以跟随父亲一同阅卷,顺便提前熟悉一下科举。
当时,崔铣的试卷本来已经被其他分考官判定为落榜,却被杨慎看中其独树一帜的文风,直接举荐给父亲,而后被重新判定为魁首。
可以说,要不是因为杨慎慧眼识珠,崔铣根本不会有举仕的机会。
所以,崔铣当面称呼杨慎为小座主,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两人私下也互称作知己,交往很频繁。
眼下,陆文景把二人比作俞伯牙和钟子期,好似挠中了他们的痒痒肉一般,那叫一个舒坦。
几番恭维后,崔铣更觉陆文景有亲切之感,又想到了什么,感慨道:
“说起来,陆公子与崔某都是被阉党所误,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于此,也是缘分。”
陆文景摇头:
“陆某被朝廷革除功名,永不录用,崔大人只是外放南京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唉,陆公子难道不清楚,南京的六部,除兵部之外全都是摆设而已,连宦官都不肯受调的地方,待久了,人也就废了。”
杨慎道:
“都言南京养老去得,有志者去不得,就是这个道理。”
陆文景看着他们,淡然道:
“如今的朝廷也不是做大事的地方,崔大人不妨顺势而为,以退为进,他日定有北上之时。”
这本当是一句安慰的话,但陆文景像在叙述一件再过平常的事实,崔铣忍不住道:
“陆公子难道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被下放南京的官员多半不会召回,而崔某又被刘太监记恨,要想调回的话,难啊...”
而杨慎也是好奇地看向陆文景,想知道接下来他会怎么说。
陆文景大笑:
“陆某有此自信,皆因四个字:邪不压正。正者,乃当今圣上,邪者,乃君侧小人。小人本就是假圣君之色行利己之事,一不为公,二不为民,长此以往,积怨渐深,必将反噬。待圣君归位,小人必亡。”
“说得好!”
杨慎和崔铣喝彩一声,不禁齐齐拍手叫好。
“好一个邪不压正,陆公子见解非凡,让崔某茅塞顿开啊!”
崔铣被这一通鼓舞,先前心头的阴霾被一扫而空。
杨慎白皙的脸上有些愧色:
“怀真兄要早一些说出这话,那日顺天府,我必定不会失约。”
一提到顺天府,陆文景马上明白过来,暗笑一声后,却不打算给他个台阶下,故意摆出一副可惜的样子:
“那日在顺天府,要是有用修兄在,那胡京兆恐怕当日就会把案子提到三法司去了,唉...”
杨慎更是羞愧,解释道:
“家父有言在先,又因为当时那种情况,我也脱不了身。”
陆文景开玩笑说:
“杨阁老难道把用修兄锁起来不成?”
“......”
陆文景瞧他一张苦瓜脸,才知说中了人家的痛处,忍着笑咽下一杯茶水,故意不搭腔。
而崔铣则是惊讶道:
“小座主做了什么,竟被老师软禁?”
杨慎叹了口气,便把先前发生的事简单诉说了一遍。
崔铣听后,也觉得杨阁老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当着外人的面,却不敢议论老师,只能道:
“那件纵火案如果真的是焦编修指使,那他的罪可就大了。不过当下他有焦阁老作保,要想动他的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付焦黄中的话,陆文景早有计谋,此时却摆出一副苦脸:
“我陆家不愿和焦府同流合污,所以才拒绝了那厮,哪知道他心肠如此毒辣,既然能想到火烧陆家的钱庄,他日保不齐就要害我家人。”
崔铣气得握拳:
“焦黄中不愧是焦阁老的公子,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呢!”
陆文景接着道:
“他看我陆家不服从,又打算离间晋帮,让沈王两家上位,端的是阴险。”
杨慎现出忧色:
“晋帮是陆家一手壮大的,生意遍布南北,是大明的一条重要商脉,假如让阉党得逞的话,无疑一场灾难啊...”
而崔铣好像想起了什么,说:
“我有个同乡在国子监任监丞,昨日和他喝酒,好像听他提到过,国子监新入了两个监生,一个姓沈,一个姓王,两人大字不识一个,却被祭酒大人处处抬爱,莫不是你们晋帮的两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