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淞沪会战落下帷幕 (第2/2页)
11月5号下午,日军第十军完全占领金山卫镇及附近所有村落,并扫清了所有抵抗势力,很多留在金山卫不愿离开的百姓也被日军残忍的杀害。
前来支援的代立一行人也发现了金山卫完全沦陷,便不再继续游击,慢慢的向着上海方向退去,由于他们没有和日军大部队展开战斗,所以人员伤亡并不严重。
而在金山卫完全沦陷之前,前来支援的国军第62师、62师仍不见踪影!
当天晚上,在得知了金山卫完全沦陷的消息之后,常校长非常生气也非常焦急,连夜和相关人员通了不下二十通电话,了解金山卫的相关事项。
为了这件事情,常校长还专门指点了一个人来问话,思考后续事项,对方答道“应该马上缩短战线,将苏州河一带的部队转移至武进一带的国防线中!”
如果不这样的话,就只能宣布放弃淞沪战场,败退!
常校长思考了半个小时之后,考虑到淞沪战场的大势已去,再加上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一拖再拖,便同意了这个策略,但是却并不是马上撤退,而是要再坚持三天。
这个时候,驻扎金山枫泾与浦东的中国军队曾试图从东西夹击登陆日军,但由于联络不畅、行动迟缓而未能如期实施。
11月8日,日本第十军主力在得胜港、米市渡等处开始渡过黄浦江;为支援杭州湾方向作战,苏州河一线的日军亦向当面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晚,中国统帅部发现淞沪战场的部队已处于即将被包围的危险境地,急忙下令从上海撤退。
11月9号,日军成功从金山卫出发,奔袭上海,占领松江,国军由于部队分散,难以迅速集结,被各个击破。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日军第十军团在这次金山卫登录中的战略变化。
在此之前,日军参谋本部为第10军拟定的作战指导方针是“须与海军协同在杭州北岸登陆,尽速前进到上海市西南地区,同上海派遣军一起消灭上海周围的敌人。”
为达此目的,日军参谋本部甚至要求第十军三个师团的主力并列前进,只为突进黄浦江以西至上海市以西,与上海派遣军沪西部队对接。
从这里不难发现,日军参谋本部根本没有准备扩大上海战事。
所以,这个计划的原意本是按部就班的,以上海市区为目的地,以“协助上海遣军完成任务”为作战目标。
然而,第10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不但违背了参谋本部的“作战指导原则”,而且僭越了适用范围。
第10军将作战方针改为“在金山卫城东西两面地区登陆,迅速进入松江附近。尔后尽可能远离淀山湖东面地区,向苏州河北面地区前进,策应上海派遣军主力,消灭敌军主力”。
第10军的这个计划和参谋本部起草的《第十军作战要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登陆以及攻占金山境内主要目标后,与原本的进攻方向截然不同。
参谋本部的意图是第10军的主力向上海南面和西面前进,而第10军的计划则是进入上海以西的苏州河北面大规模地包围敌军主力。
可以清楚地看出,第10军的作战计划目标不是完成上海派遣军的任务,而是实现四面包围,要在苏州以东的苏州河以北地区围歼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精锐的主力部队,从而在根本上“打掉中国抗日的意志和能力”。
换而言之,第10军不满足于配合上海派遣军作战结束上海战事的战役目标,而是打算完成对中国精锐军队的战略大包围,从而一举击溃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抵抗日军的主力军!
但是日军参谋本部得知了第十军的这个意图后,却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而拒不批准。可第10军司令部据理力争,甚至摆出“下克上”的态度,认为第10军仅向上海市区进击是消极、不彻底的作战行为,若是让对方主力逃脱了,上海派遣军将再逐次进攻敌人的既设阵地,陷入敌人一步步抵抗的结局,华中作战势必继续陷入焦灼状态。
因此理应让第10军大胆向上海西北方进攻,上海派遣军则在正面进攻,最终一举歼灭中国军队。最终,第10军作战主任参谋寺田雅龙亲自出马与参谋本部“屡屡意见,交换并恳谈”,换来了后者的默认态度。
实际上,从第10军的激进态度就可以看出当时日军整体的一个缩影。
事后,日军高层并未追究第10军自行其是的大胆计划,反而在1938年初对他们的计划予以了肯定。淞沪会战后,第10军的这三个师团都参与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而金山卫登陆后,第10军的“暴走”就已经为他们后面更残暴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民国二十六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布了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之后,被各个击破的国军向吴福、澄锡国防线一带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
至此,国军用了损失60%的精锐部队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正式拉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