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聊斋与毕府 (第2/2页)
有的却嘀咕:
“这人一定有来头。”
就打听他姓甚名谁,
并立即禀报给家主。
毕际有听完仆人汇报,
忙语,
“快请,入府”。
他早已从山东学政喻成龙口里头,
得知蒲松龄的大才和知名度,
只因社会地位悬殊,
无缘相晤,
今日奇遇,
大喜过望,
当即决定并真诚邀请蒲松龄就任西席,
也就是绰然堂的主讲塾师父。
蒲松龄从晒书,
得以坐馆毕府,
并铸就其30多年的人生辉煌之举。
蒲松龄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句,
“墨染一身黑,
风吹胡子黄。
但有一线路,
不当孩子王”,
说他给人家当塾师,
并不是自己的志趣,
而是出于万般无奈之举。
然而与他写这首打油诗句,
十分矛盾的是,
他不仅做了大半生教书先生,
而且在毕府坐馆30多年度,
一个很重要的缘由,
就是他遇上了好馆东,
和馆东家里的万卷藏书。
(五)
毕际有家资丰饶,
藏书繁富。
每逢岁考、科考及秋闱时候,
毕际有慷慨解囊,
多方资助,
蒲松龄赶考赴举。
毕家的藏书,
对于蒲松龄读书创作,
自然是尽其翻阅参订着书。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大部分是在毕家,
最终修订完书。
由于毕家显赫的地位,
以及蒲松龄的才学,
和其被毕际有的尊重,
蒲松龄也因此扩大他的交友。
他有幸通过毕际有,
结识了王士禛、高珩、朱湘等人物,
甚至做过山东按察使——
喻成龙的座上客人物。
王士禛官至刑部尚书,
创神韵一派,
为一代文宗人物。
王士禛是毕际有的内侄,
蒲松龄因此,
与王士禛有订交之故。
从蒲松龄的文集里头,
可以发现,
很多是他在康熙十八年度,
即坐馆毕家以后创作出。
这说明了三点,
一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
几乎是终其一生之路。
二是蒲松龄的小说创作,
应当是影响他的科举仕途。
三是其受到过毕际有的影响和帮助。
毕际有家中的丰富藏书,
开阔了蒲松龄的眼界,
也为他提供了一个,
较好的读书和写作境遇。
更有意思的是,
毕际有虽曾为贵官干部,
但思想较为开明,
并不歧视小说家言,
不以他家的塾师谈鬼说狐,
撰写艳情小说书,
为侈陈怪异、有伤风化,
不仅不加干涉,
甚至风雅相属,
对《聊斋志异》的创作予以赞助。
他除了提供一些素材外,
还亲自为《聊斋志异》撰写短文,
其中的《鸲鹆》和《五羖大夫》,
就是毕际有写好之后,
由蒲松龄稍加润笔,
而收入《聊斋志异》中去。
蒲松龄为了表示对馆东的尊重和感谢,
特别在篇末备注,
“毕载积先生记”,
和“毕载积先生志”。
可见毕际有很有文学质素。
另外,
专门记载毕府家主,
毕自严为官趣事的《杨千总》,
和毕自严的妹夫殷文屏的《颠道人》,
也是毕际有提供故事材素,
而成篇而出。
例如,
《杨千总》中写到,
“毕民部公即家起备兵洮岷时”,
“千总杨化麟”之事,
文章中所说的“毕民部公”,
即馆东毕际有之父毕自严,
可见也是毕际有提供的材素。
再有,
据专家考证,
《狐梦》中的毕怡庵,
可能就是以毕际有的仲子毕盛钜为原型人物。
毕际有曾称誉,
蒲松龄写《聊斋》似屈原写《离骚》,
如司马迁写《史记》样模。
《聊斋志异》能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
运用艺术作出本质反映,
说明毕际有看出,
蒲松龄有着敏锐与高超的艺术才素。
(六)
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坐馆育人,
虽说是寄人篱下,
但由于馆东毕际有待他宽厚,
除聘金之外,
还有其他很多资助,
这对家境贫寒的蒲松龄来说,
是个不小的帮助。
再者,
毕际有府第宽敞,
又有园林之胜,
并且藏书丰富,
用蒲松龄的话说,
是“书充栋,凭君剪”的乐趣。
蒲松龄平日里,
住在作为家馆的绰然堂里头,
冬日有炉火御寒,
夏日酷暑,
便移居石隐园的效樊堂,
或者霞绮轩,
更是一般读书人物,
难得的清幽之处。
康熙二十七年度,
毕家的效樊堂建成后,
蒲松龄曾写有两首七言律,
《毕刺史效樊堂落成》以示贺祝、
“几榻悠然花未老,
朝朝乘兴杖藜来”诗句,
表明了蒲松龄十分喜爱,
效樊堂的环境优雅。
对于蒲松龄来说,
这里实在是静心读书,
专心写作的最理想的场所一处。
除此之外,
蒲松龄还代馆东毕际有,
办理了不少家务事务。
一天,
蒲松龄到济南府驻地济南的东流水地区,
为毕际有物色菊花佳种之物。
东流水,
在济南城内抚院西北、鹊华桥南区域。
这里有一户人家的菊花,
十分有名度,
蒲松龄按照毕际有的吩咐,
带着毕家的菊花种子,
来到这里与其交换资物。
觅得佳种后,
蒲松龄为了表达对主人的谢意,
特意写了两首七言律诗赠给他,
《辛未九月至济南,
游东流水,
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
便是诗的题目。
蒲松龄在诗的小引里头,
赞扬了菊种主人的高贵品格,
和居住地的环境雅优:
“扉临隘巷,
每多长者之车;
槛袅垂杨,
时系达官之马。
只因爱菊陶令,
羡绿野之风流;
遂使看竹子猷,
通黄花之声气。”
诗云:
“曾有安丰私玉李,
不闻靖节吝黄花。
携来佳种容相易,
金谷重寻太尉家。”
在诗里头,
蒲松龄借用王戎不卖李种,
陶渊明不吝菊花的典故,
感谢菊种主人,
慷慨出让佳种之物。
在这样的环境里头,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
热情十分高涨,
继而又写出了很多篇章,
并且不乏名篇止着。
毕际有给予蒲松龄的,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
创作上的理解和帮助,
更多的是心灵的慰抚,
尤其是蒲松龄屡试不中,
心情最难过时候,
都多亏了毕际有的关心和帮助。
蒲松龄题为,
《门人毕子与沈惠庵昆仲泛舟大明湖,
骤雨沾衣,
践泞而归,
戏成二绝》,
的两首七言绝句,
大约写于康熙三十六年度(1697年度)。
此时应该是蒲松龄,
带领毕氏弟子和沈氏弟子,
到济南府应试的时候。
诗其二曰:
“登舟一望远模糊,
绝似南宫泼墨图。
仓卒尽随风雨散,
于今遗恨满西湖。”
这首诗写因为遇到急雨,
未能尽情欣赏大明湖的烟雨胜物,
至今遗憾十足。
然而命运好像在捉弄人,
蒲松龄终生没有考取举人物,
蒲松龄的8个弟子,
也终生没有通过乡试关口。
他们中成绩最好的是,
五弟子毕世拔贡入监,
选取州同知的职务,
其次是大弟子毕世洎,
考取贡生,
其余的则是连个正额秀才(廪生),
也没有考取。
(七)
康熙三十二年春,
毕际有病逝亡故。
蒲松龄连写八首七言律诗,
沉重悼念毕际有,
还写了《征挽毕载积先生诗序启》诗句。
蒲松龄的挽诗和征挽诗启,
都写得感情真挚,
绝非应酬之书。
蒲松龄写的八首诗句,
大体为一种格局,
从痛悼“十年同食友”之谢世,
“回首生平思不禁”,
往复歌哭,
将毕际有,
“尚书公子五狼(指南通州)君”的身世,
归田后“老后生涯棋局里,
闲来情绪菊花中”的淡泊胸怀,
“物必求工真似癖,
书如欲买不论金”的嗜好,
一一写出。
诗其六语:
“商今略古日科头,
一旦骑鲸赴玉楼。
临别清谈还竟夕,
谁知永诀已千秋!
孙多业足光先德,
子孝犹堪解母愁。
名寿如君复何憾?
伤心最苦在离忧。”
这里摘录,
蒲松龄写的《哭毕刺史》诗句:
“宿莽笼笼暗夜台,
百年事业一蒿莱。
人间顿觉风流尽,
帘外时疑杖履来。
北陇墓田新草树,
西窗文字旧尘埃。
老成谢后芳型远,
尚有良朋赋七哀。
时李稀梅作哀诗。
君卧病时我亦病,
我来君已弃尘寰!
人逢死别情怀苦,
数定前生饮啄悭。
一榻琴书冷画阁,
万年魂魄恋青山。
西州门外回肠绝,
恨不将心似石顽!
今生把手愿终违,
零落山邱对晚晖。
海内更谁容我放?
泉台无路望人归。
雍门一哭宾朋散,
羊仲重来杖履非。
在世早知有今日,
墓田松树已成围。
斜阳草色满高坟,
一曲蓬蒿路不分。
剩得花魂殉逸骨,
长留墨气作行云。
铁衣不唤穷泉晓,
锦字难传夜室闻。
他日指碑应堕泪,
尚书公子五狼君。
琴尊冷落小堂空,
苦忆归田靖节翁。
老后生涯棋局里,
闲来情绪菊花中。
离奢始恨相知晚,
聚久宁疑好会终?
玉骨珊珊人何在?
三山巅畔海云东。
商今略古日科头,
一旦骑鲸赴玉楼。
临别清谈还竟夕,
谁知永诀已千秋!
孙多业足光先德,
子孝犹堪解母愁。
名寿如君复何憾?
伤心最苦在离忧!
形骸疏脱岁寒心,
回首生平思不禁。
物必求工真似癖,
书如欲买不论金。
涕随挽曲声中堕,
人向游仙梦里寻。
最悼十年同食友,
不曾言别已分襟!
年年花发子云居,
此日登临泪满裾!
量可消除天下事,
志将读尽世间书。
伤心鸡酒乔玄墓,
转眼山河叔夜庐。
未识华堂人去后,
黄泉苦乐正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