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掘根计划 (第2/2页)
陶应收获了陈逸,可不仅仅是收获了一个理政人才。
不管是陈逸自身,还是他已故的父亲陈蕃,身后皆有一堆的亲朋故友,若能因此影响投效,陶应争霸天下自然就轻松多了。
“好好好,当浮一大白!”
陈逸认主,不仅陶应高兴,孔融也替二人高兴不已。
陈逸是孔融的朋友,也是他老家的父母官;陶应是故人的儿子,孔融半路捡的便宜弟子。
陶应与陈逸能在一起共事,孔融是乐见其成的。
但孔融自己却并未如陈逸这般旗帜鲜明地表态,毕竟汉室尚在,他身为孔氏领袖,孔子后人,不能唾面自干。
“重光,你想让为师替你做点什么?”
这就是间接的表态,陶应心花怒放,连忙躬身施礼,以示感谢。
“孔师,应欲效仿颍川与南阳,在卞县郚乡城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欲请孔师出任大学副校长及师范学院院长一职。”
“请孔师出任泰山郡教育司司长,主管所有郡县教育、教学事宜。”
孔融心中一动,教书育人,这可是自己老祖宗的老本行,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更是一个名利双收的美事。
再说,以陶应的野心,若自己太早站在前台,恐引来世家大族的口诛笔伐;反而远离政务,一心教育,更为稳妥。
“重光,你这综合性大学,怎么个综合法?”
陈逸也是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陶应将大学建在卞县,也就在鲁国境内,这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势。
“应初步设想,将大学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学院,教导学生学习先贤各种典籍,主在弘传中华文化,为天下做锦绣文章。蔡伯喈出任院长。
第二部分为政学院,教导学生如何处理地方政务,治理地方。陈平举出任院长。
第三部分为师范学院,专门培养大、中、小学老师,将来进入各个地方学校任教。孔文举兼任院长。
第四部分为农学院,专门教导学生如何治理农田,规范种田,兴修水利等。
第五部分为医学院,专门培养医师、医药、护理方面的人才。
陶应表述完,听得孔融、蔡邕与陈逸皆倒吸一口冷气。
“如此大的工程,岂是一朝一夕之功?”
在三人眼里,陶应若真能建成这所大学,就凭这阵势,必然震铄古今,名扬青史。
“重光,这不仅仅是人力、财力的问题,即便是生源,也是个问题。”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大学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陶应也是很清醒的。
“孔师,应是这样想的,请老师与伯喈先生、陈相,以自己的能量,遍请天下所有教学人才,先集中于卞县,做前期教材编撰工作,指导应治下所有县、镇的小学教育。”
涉及到生源,陶应有自己的长远规划,他不可能替世家、豪强做嫁衣。
当然,就陶应推行与士族、豪强利益背道而驰的政策,优质的生源也不可能涌向他。
“小学教育?”
孔融一愣,有些疑惑陶应的小学教育方式。
“重光,这小学,可是私塾启蒙教育?”
略加沉思,蔡邕猜到了陶应的用意。
“这小学,恐怕是陶老二为大学储备生源的!”
一脸得意的陶应朝蔡邕点点头,尔后非常霸气地说出自己的规划。
“应决定在治下所有县、村,均设立一所小学,强制六岁以上适龄儿童,不分男女,免费入学,并提供学习用具、书本、午餐。”
“在每一大县,设立一所中学,凡是完成小学教育的人,皆可入中学继续接受教育,以此为未来的大学储备生源。”
嘶!
嘶!
嘶!
孔融、蔡邕与陈逸三人互视一眼,神情同时大变。
“陶重光这是要干什么?”
“陶老二是在为寒门铺路?”
“掘士族豪门根脉者,陶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