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崇祯新明:从卢象升战死开始 > 第31章 提效战争(三)

第31章 提效战争(三) (第2/2页)

下面有五个关键要点:

相关事项:该部围绕杀敌致胜、降本提效等主题,找出部中的相关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预期获益:相关事项的价值和收益,最好估算出数字

分配收益:相关的参与者可以从获益中提取1-2成的收益

提出人:提出者可以多获取一定的收益

事项行动计划:将时间、事件、成果、人物都安排清楚

功劳评定:功分三等,一等、二等酌情升官

考核时间:半年

考核规则:类似考成法,六科考六部,内阁考六科,皇帝考六部

几人还在琢磨其中的内涵,就听到皇帝威严的声音了:“如果不把这满城大小官员的热情强制激活,那就永远是这样一种可笑可悲的景象,咱们这些人累得要死,外面的那些臣子闲的要死,永远都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在埋头干活,大部分人就在那干坐着看景,甚至是在拖后腿。

这种局面必须要改观了,要通过这张表把那些看景的人都赶进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把众人的潜能都给挖出来,即便只是挖出极少的一部分,也会对整个战局造成积极影响”

预期的附和声并没有响起,反而是久久的沉默。

几个阁员你看我我看你,不约而同地露出凝重的神色。

如果说之前皇帝开会时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那也只是在皇帝应该做的事上尽到了应该尽的责任,但现在这个事却是在试图控驭、激发、引导整个官僚体系,让这个体系在顺从自己的法则。

尽管只是短暂控驭,半年而已。

即便如此,那也是创造奇迹了。

这种事,整个大明朝一百多年来似乎只有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张居正。

至于皇帝,对不起,这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人真正能做成这件事,即便他是皇帝,是名义上的天子。

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人性上的,也有体制性的,不说也罢。

杨嗣昌字斟句酌道:“皇上,很多问题都是积年累月所形成的,恐怕一时之间没法全部改变”

“能改多少是多少吧,每一点点的改善都会对前线的杀敌产生一些好的影响,不是吗?而且这个事不是没完没了的去做,而是有时间段的,大约就半年吧,估计那个时候东虏也出关了,那时候再一切照旧也不晚”

程国祥明显也不赞成:“皇上,事有缓急,这大明的问题非一日所成,犹如一个病人长期犯病,突然遭遇外在严重打击,此时不宜再服虎狼之药,尤其京师重地,急切间逼着上下臣僚大改前非,虽有利益,可更容易引发疑虑和震荡,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宜上下剧烈翻动,只需几个关键地方用对人,内阁、兵部和前线将领用命即可”

范复粹和蔡国用也齐声说道:“程阁老老成谋国之言,臣等附议,请皇上鉴纳”

连程国祥、范复粹和蔡国用都反对,这事看来还是太理想化了,是典型的穿越者思维,忘记了这是在腐败、低效、结党成风的明代后期。

沉默一会,崇祯脸色几番变幻后终于恢复如初:“好,国难出忠臣呀,没有程阁老这样的人,朕又怎么会听到这样的忠言呢?”

说完,崇祯走下御座,诚恳地向程国祥行了个礼。

程国祥连呼不敢,赶忙回礼。

其他几位阁老虽然显得有点尴尬,可同时也与有荣焉。

众人都是聪明人,皇帝这是在加强程阁老的地位,同时也是在增加内阁的权威呢。

果然,皇帝又发话了:“朕可以不逼迫外面的那些人,可内阁作为国家政务中心,朕自会逼迫你们的,国难当头,你们作为辅臣权威也要加强,准许你们从观政进士和相熟的举人、秀才中选取若干助手协助自己,基本限定10名,品级设定在正六品以下,军事、理财事务繁忙,杨阁老、程阁老那边可达到20名”

众人一阵眩晕,这可是唐代宰相才有的权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