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甘州羌乱 (第2/2页)
甘遂带精兵两万出城,趁夜偷袭,居然一击得胜。康达罕被杀,六部联军被杀散。康达罕所掌握的证据也被缴获后一把火烧毁。
六部星散后,众羌豪长矢志报仇,转变策略,散于四处与大夏为敌。
甘遂回到城中,大肆庆贺,还将康达罕的人头以及其他被杀羌人的人头作为战功上报朝廷。
朝廷不知就里,还因此表彰了甘遂。让张掖郡加大清剿力度。
就在所有人都在欢欣鼓舞的时候,曹恪却总觉得事有蹊跷。
曹恪站在郡守府的大厅内,面对着史纲和甘遂等主战派的将领,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各位,羌人的反叛并非无端,我们现在只剿不抚,不符合朝廷发展西域的策略。我需要派人出城了解情况,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史纲冷冷地看着曹恪,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羌人的鄙夷。这次的众羌反叛让他损失惨重,他实在无法容忍这样的羞辱。
他的声音冰冷而决绝:“曹大人!羌人屡次犯边,这次更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必须以牙还牙,让他们知道大夏的威严不容侵犯。”
甘遂站在一旁,他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知道,如果曹恪的和平计划得以实施,那么他的秘密就有可能被揭露。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史大人说得对,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剿灭羌人,以绝后患。”
在主战派的压力下,曹恪的和平提议被搁置。甘遂被任命为平叛的总管,他带领着精兵开始了对羌人的征讨。
起初,甘遂的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羌人的散兵游勇在正面交锋中节节败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羌人开始改变策略。他们不再与大夏的主力军正面对抗,而是采取游击战术,袭击商队,打击小股的大夏部队。
羌人的战术让甘遂的军队陷入了困境。他们不得不分散兵力,四处追剿羌人的游击骑队。
这样的战术让大夏的军队疲于奔命,师老无功,士气逐渐下降。
最终,在一次追击中,甘遂的五千军队陷入了羌人精心布置的埋伏。战斗异常惨烈,大夏的军队损失惨重。甘遂在战斗中被杀,五千多名士兵要么战死,要么被俘。
羌人的胜利让他们重新占据了上风,张掖郡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
消息传回甘州城,曹恪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自责。他知道,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如果他们能够倾听羌人的声音,如果他们能够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现在,一切都已经太迟。曹恪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战场,他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疑惑。他不能理解,前面两年多,和羌人关系处的不错,大家都获得了好处,怎么突然情势急转直下,变得不死不休了。
一方面,他派出一些羌人下属去了解这次羌人反叛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协助郡守稳固城防,并且尽力保证甘州附近的农业生产不受战乱的影响,争取秋收时能获得一些粮食储备。
终于他派出去了解情况的人回来了。在得知羌人反叛的真实原因以后,史纲和曹恪目目相对,无言以对了。
史纲拍桌怒喝:“甘遂误我!”
曹恪的脸色凝重,他心中的自责和痛苦更甚。甘遂的行为不仅导致了数千士兵的无谓牺牲,更让甘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将来说不定一个失察之罪也是在所难免。
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弥补损失。
“史大人,”曹恪沉声说道,“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军心,安抚民心,同时我们必须重新评估对待羌人的策略。”
史纲愤怒的情绪渐渐平息,他知道曹恪说得对。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曹大人,你有什么建议?”
曹恪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首先,我们需要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其次,我们应该派遣使者,直接与羌人各部落的首领对话,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解决争端的可能。”
史纲点了点头,他虽然对羌人充满了敌意,但也明白当前的局势已经不容许他们再有任何失误。他同意了曹恪的提议,并立即着手准备和谈的事宜。
与此同时,曹恪也开始积极准备秋收的工作,他知道,粮食是稳定民心的关键。
他亲自下乡,鼓励农民加紧收割,同时加强了对粮食的保护措施,以防羌人的袭击。
几天后,曹恪派出的使者带着羌人各部落的回应回到了甘州。
羌人头领们表示,他们愿意与大夏和谈,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条件。他们要求大夏停止一切针对羌人的军事行动,释放所有被俘的羌人,并且保证他们的贸易权利不受侵犯。
曹恪和史纲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将实际情况和羌人的条件上报朝廷,请朝廷给予明示。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辰从百越回来了。(求收藏,求推荐,飞花谢谢啦!)
(第七十三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