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拒绝秦王征辟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李世民最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书法,是书圣的铁粉,不只对兰亭序爱之有加,对圣教序亦是独有情钟。
历史上他收集了王羲之三千多件真迹,并装订成书卷,印上贞观二字,还在朝廷官修的晋书上,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
他每日都要临摹王羲之的书法,每篇都要临摹几百遍。他还首创行书入碑,留名书法史。
他极擅飞白书,每字横竖笔画间丝丝露白,似用枯笔所写。
当这位极爱书法的秦王殿下,走进杜如晦的客厅,看到了摆在案上的那副瘦筋千字文后,怔住。
眼中有意外,然后是惊喜,
“这字,”
这位二十岁的秦王殿下,虽是王羲之铁粉,但对于优秀的书法也同样喜欢,比如他的飞白体,就是学习汉朝大书法家蔡邕的。
“最近我学欧阳询,遇到了个拦路大虫,武字戈钩总写不好,请教虞世南后,总算是有所收获。”
“说感武丁,这幅千字文上这个武字的戈勾,让我又有收获。”
房玄龄看着这副字也是捋须赞叹,“这千字文瘦劲、遒丽,与传世书体区别很大,可称是书法史上的又一独创,比之欧阳询、虞世南之书更险劲,更纤细,”房玄龄自己书法也很了得,他父亲房彦谦更是个书法大家,草书隶书尤为精通,书法界也是能跟欧阳洵虞世南并称的大家。
“用笔畅快,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玉割金一般,”房玄龄点评这副字,一番称赞之后,却也提出这字锋芒太露了。
“锋芒虽美,过则易折也。”
书法追求的是藏头护尾,外柔内刚,绵里裹铁,先哲也强调,刚过易折。
李世民捧着千字文,很是喜欢,“我在这副字里看到了欧阳询的瘦硬之风,欧阳询书法平正中见险绝,此书越发瘦劲,另创一体了。”
当李世民和房玄龄知道这副难得的开宗立派的瘦筋体书法,出自眼前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之手时,都很惊讶。
李逸也只好再次解释,说这瘦筋体是老师李真人学习诸书法大家所长后,自创的字体,他跟着老师学习多年,略得几分皮毛。
杜如晦这个时候又向李世民道:“我先前送殿下那个焖烧杯,正是得自这位李村正,据说也是李村正的老师赵道长炼制的。”
等听说李老道在不久前死在塌窑中,李世民不胜唏嘘。
却也似乎正印证了房玄龄那句锋芒虽美,过则易折也。
李世民拍了拍李逸的胳膊,“我在你身上,似乎也感受到了几分锋芒和傲气,”
这算的上是赞美,也可以说李逸对他这个二皇子没有表示足够的敬畏之心。
这不是一个年轻小村正该有的态度,不过念及他原是道士,如今刚还俗,又能理解了。
道家讲道法自然,最是闲云野鹤,对朝廷对权贵,也是向来很超脱的。
“如晦啊,这幅字如否割爱于我?”李世民笑呵呵道。
杜如晦自是一口应下,把堂妹刚送给他还没捂热乎的礼物转送出去。
李逸一直暗里打量着这位未来的天可汗,
要说心里不激动是假的,
只是他没把这份激动表露出来,如今的李世民也才二十岁,也还没有那些丰功伟绩。
李世民却对他有了些兴趣,
从九环玉蹀躞带上解下一枚金刀子送给李逸,“你这幅字我非常喜欢,你那个能焖煮粥汤的杯子,我也很喜欢。”
李逸接受了李世民赠给的金刀子,
“你现在是村正?”
“嗯,还俗后落户御宿乡兴盛里罗家堡村,村子原有二十四户,上次暴雨塬崖垮塌,绝了六户,原村正也死了,村中丁壮大多服役在外,乡里推举我接任村长。”李逸回答。
一个十六岁刚还俗的道士做村长,其实在这个天下未定的时候,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你这笔瘦筋体很了得,可愿来我秦王府?先做个书令史,如何?”李世民起了几分爱才之心,发出了征辟要求。
李逸的年纪、身份,不可能直接征辟为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令史、书令史都是流外之吏,不参官品,但事务却很繁重,令史典曹文书,书令史佐理文书牍工作,为驱使之职,是士人所不屑的,但却也是庶族地主进入仕途的重要门路。
在当今,令史书令史这些流外吏,也还有很大机会迁入流内,成为品官的,只不过仕途有限。
李逸认真考虑了一下,
他现在若去了秦王府,那也只是个负责抄写文书的,可能根本没什么机会接触李世民,一个月那么一两石口粮的微薄薪水,
再则他答应董先生要办个私塾,这个时候走了就显得很不负责。
思来想去,他觉得眼下去秦王府做个书令史,还不如继续留在罗家堡,逍遥又自在。
“我在村里办了个私塾,已经有六十名村童报名入学,明天就正式开学了,我不能言而无信。”
“办私塾?”李世民意外。
杜如晦就把杜十娘刚才跟他说的李逸要拜董秀才为师,同时在村里免费办村学的事说了遍,
“我也很敬仰董秀才的才学和品德,曾想征辟他为王府幕僚,奈何董秀才不愿出山,”李世民感叹了几句,对李逸要留下办学既惊讶,也赞赏,这样的年轻人挺难得。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