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上梁酒宴 (第2/2页)
砰砰砰的爆竿声接连响起。
郭二郎给李逸送上一匹布做贺礼,“想不到这房子这么快就修好了,恭喜啊,下一步,该娶新妇了吧?”
try{ggauto();} catch(ex){}
“谢二叔能来。”李逸笑着收下贺礼,这礼挺厚的,看来自己在郭村正心中还是有点份量的。
王里正也赶了过来,他送了两坛子麦浮子酒做贺礼。
“恭喜恭喜,王乡长本来也要来贺喜的,不过县司差人送帖到乡里,召他到县衙办事去了。王乡长托我向你道贺,还捎了贺礼来。”
王乡长送了八碗八碟八双筷子。
“里正和乡长都太客气了,”
“乡里乡亲,以后咱们相处的时间还长呢,”王里正拍着他胳膊道。
把两人请入席,
又有客到,却是两位乡佐也派了人来送礼,御宿乡两位乡佐,一位姓冯,就是无极观塬上冯家堡的,家里在御宿川、樊川、神禾塬上有两千多亩地,是兴盛里第一大地主,但他并不是冯家堡本地人,
他原是河东人,冯家本是商贾之家,后来依附唐国公,从龙入关后,冯家几兄弟有人在朝为官,有人在军中效力,冯六郎则在神禾塬买田置地建宅子,在乡下当起了逍遥地主。
另一位乡佐,姓董,却是冯家堡本地人。这位董乡佐,年轻时还在国子监读过书,还参加过朝廷科举的秀才科考试。虽说没能考中,但依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学问人,因为人过于耿直,便无心仕途,在乡里教书多年,还懂医术,被人称为冷秀才。
这位冷秀才给穷人看病不收钱,十里八乡名声极好。
如今年老了,被万年县令请出来任乡佐,也是看重他在乡里名望。
冯乡佐派人送了一斗白面道贺,而那位冷秀才则是送了‘吉星高照’四个字,李逸还没见过这两位乡佐,也没主动邀请,对他们派人来道贺,还是很高兴的,连忙把人迎过来。
所谓上梁宴,其实连桌子板凳都没,
就是招待帮忙修房子的工匠、邻居们,感谢大家的辛苦,外面的客人也就郭村长、王里正,还有两位乡佐派来的人了。
菜摆在地上,人也都是圪蹴着,
可没有人觉得失了礼数,反而觉得李逸太客气了,自修房以来,天天两顿干的,每天都有几个菜,时不时的还会买些猪下水,或是猪头猪蹄加餐,
菜里油盐也多,甚至有人开玩笑,给无逸修房子,他们还长肉了。
这顿上梁宴,人人都吃的格外满意,李逸也特意给两位工匠师傅和四位大工每人披了一条红布答谢。
上梁过后,就是苫房顶了。
这已经不需要工匠师傅大工了,罗三他们自己就行。
把椽子铺好在梁上,再把准备好的黄背草一点点的苫上去,这活干起来也快,几天时间每间屋子的顶就都苫满了。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胡基墙再刷一遍,
把黄土、铡碎的麦秸和从稻田边挖来的白土泥混合,用来涂抹墙面,
这边抹墙泥,那边修围墙。
剩下的胡基围着东院圈起来一亩多地,这次没动的西院也围了起来,中间留了个门两院相通,
西院的屋墙也都推倒清理了,现在围起来,以后可以暂时当成个菜园子,种点蔬菜也方便。
东厢房边修了个小耳旁做茅厕。
整个院子还是很大的,占地一亩多,有个很大的庭院,就是显得有点空,也没有如大户人家一样修连廊把几个院子连起来,
水井暂时没打,门窗也还没做,屋里家具也没有。
三娘和兰香过来送水,看着这新修好的屋院,为李逸高兴,“接下来就是请木匠打门窗,打床榻等家具,”
兰草在旁边补充,“还要请毡匠给擀床羊毛毡,睡的才舒服。”
李逸也道,“我觉得还是得打口水井,这样用水方便,省的去郭庄或是罗家堡的水井挑水。”
“厨房灶台也要打,”李逸不满意现在草棚里那个火塘,三块石头垒成的灶,太简易了,既不能排烟,火力也小,浪费柴火。他打算修个省柴的无烟柴火灶,最好是那种可以放大小三口锅的那种,
不过这样一来,就还要买铁釜。
现在铁锅价格好像有点很贵,
打门窗打家具打水井打灶台,各项开支都不小,李逸手里头倒是还有些黄金,但也不能坐吃山空,
得再想点进项了,也不能只指望那几十亩地的收成。
兰香有些羡慕的看着这大院子,虽然还只是家徒四壁,但对于现在仍只能住在稻地草棚里的她来说,这房子甚至比她家以前住的土窑洞都好太多了。
“阿兄,你这里还缺一样东西。”
“啥?”
“还缺一个嫂子,”兰香拉着三娘的手,“其实这就有个现成的呢,”
三娘红了脸,甩开兰香的手慌忙跑了。
这段时间,三娘每天除了起早贪黑帮家里做豆腐,大多数时间都在帮李逸做饭,还帮他洗衣,一有时间还帮李逸管理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