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瓶颈 (第2/2页)
邓敬华点头道:“确实如此,当初为这本书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可惜了。”
陈家旺还有些不甘心,生怕有所遗漏,又花了大半天时间研究《播苗神火秘要》,直到确信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之后,才将目光投向《纪效新书》。
try{ggauto();} catch(ex){}
邓敬华带来的这本《纪效新书》是足本,排兵布阵、行营守哨、兵器拳法等等记述周全,难怪朝廷列为禁书。
书中亦有关于火药火器的记载,但在此后的实际试验中,参照书中的记述制成的火药威力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没有特别出奇之处。
反观陈家旺和程筹量两人之前做过的尝试,效果也不比这个差。程筹量曾经自豪的讲过,他曾师从叔叔程大位学过算筹,计算统计严谨周密,那是绝不会错的。(注2)
问题出在哪里?陈家旺苦苦思索不得要领。好在邓敬华经验丰富,斟酌之后指出了其中症结所在。
《纪效新书》是本兵书,当初戚继光写成之后交予兵部,是用来指导实战的,故纸面的配方和实际的配方存在一定差异。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硝的提取煮炼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损耗,为了减少制作过程中的损耗,只能额外多添加些硝。再则火药在长时间储藏过程中,会慢慢受潮或者被水淋湿后,都必须添加硝重新舂磨方可合用。所以在生产时略提高硝的含量,就能省去兵卒开封火药桶后还得重新加工的繁琐劳作,否则经过长久存储的硝被耗去,必然威力不足。
由此延展开去,火药各种成分的配比因地域不同、气候差异等原因,配方会各有差异。这种差异由不同的人记录在不同的书籍中,加上本来理解就各有偏差,再流传至今,很多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自相矛盾,让后人难以适从。
邓敬华讲到此处,叹了口气,道:“除了硝石、硫磺和木炭这三种主料外,还要准确调和清油、麻茹、皂角、巴豆、狼毒、砒霜、松香、烟膏等数十上百各种辅料,稍有差错后果堪忧。历代研制出的各色火药,每一样背后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智,甚至鲜血和人命。正因为这样,要想研制出新的火药,可谓困难重重。”
邓敬华经历过这一切,错过最好的年华还落下残疾,实不想陈家旺再步后尘。
“弟子原本只是一个江边渔童,能得师父教导已是万幸,恰逢三年一次的大考,弟子当行不避难、事不避易,绝不会畏难退缩半途而废。”陈家旺紧紧抿住嘴唇,本来柔和的脸上显示出决然的神情,道:“弟子身体不好练不成高深武功,但父仇未报,总有一天要让倭寇知道火药的厉害。”
邓敬华见他决心坚定,称赞之余不无愧疚的道:“为师老了,帮不上多大忙了。自从当年出事之后,只要再动脑筋,就头昏神伤不能自制,也因为此,才把笔记封藏起来。哎,年华已逝,英雄不再…,以后啊,你要多靠自己了。”
他当年私下研制火药,出了事也只好认命,但他始终负疚于心,认为是那次误炸惊动了师嫂的胎气,以致师嫂难产。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心结一直难解,而且多出了心病,再遇到火药方面的事需要动脑筋长考,便会头晕眼花、不由自主的分神想起当年的种种情形。之前他指导陈家旺学习,粗浅的部分尚无大碍,要继续深研下去便力有不逮了。
邓敬华不愿再提沉重的话题,话锋一转道:“大考在即,《纪效新书》可以多读,祖师爷的《火龙神器阵法》可以略览,至于其它书籍不读也罢。”
陈家旺点头称谢。邓敬华又想了想,道:“即便是祖师爷的《火龙神器阵法》、戚师叔的《纪效新书》,你研读的时候都应有所取舍,所谓‘十分学、七分抛、三分存’即可。无论古今之书籍,犹抱琵琶半遮面已经成为了传统,看着书中明明白白所记录的是一回事,而实际上用却是另一回事。为师曾亲听沈师叔讲过,本朝兵部尚书曾专门告诫将领,不要生搬硬套戚元敬的兵法,因为‘其精妙之处不言,恐泄其巧也’。纵然是本帮保存下来的《火龙神器阵法》、《纪效新书》是足本,亦恐书不尽言,真功夫在书外。”
邓敬华仰头打了个哈哈,道:“这些书秦敬泉他们奉为圭皋,不敢脱离半个字,可为师却不这么认为,你休要被缚住了手脚。”
邓敬华这些话如果被其他人听到了,定然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疯言疯语。不过陈家旺此时见识大有长进,听了反而觉得大有其理。
当下陈家旺点头道:“无念大师也曾讲过:‘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陀所讲的,意在言外,不可望文生义。又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和师父讲的是一个道理。”
邓敬华对无念甚为推崇,颔首道:“少林大和尚深明佛法佛理,这也是少林一门昌荣的原因啊。”
他嘴上这么讲,又担心陈家旺激功冒进不注意安全,当下承揽了火药实地试验的职责,让他只是专注于研究。陈家旺心里感激不已。
世上万事万物莫不是知易行难,陈家旺废寝忘食,个中的辛苦难与人说,但一时看不到任何进展。
--------
注1:战国时期,播州属于古夜郎国,明朝时设播州宣慰司使,由苗疆土司杨氏世代统治,除今天的遵义市全境外,还包括黔东、黔东南、贵阳、铜仁和重庆的一大片地区,极盛时更是广袤贰千余里,疆域跨云、贵、川数省,是明代四大土司之一。史载“土地旷远,跨接溪洞,西北堑山为关,东南附江为池,地介川、湖、贵之间,其域广袤千里”。朝鲜战争期间,播州土司杨应龙起兵反叛,引发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
2、程大位是明朝著名的数学家,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流传极为广泛。在《算法统宗》第三卷中,记载了他发明的“丈量步车”(卷尺)。这个古代卷尺由木制的外套、十字架,竹制的篾尺,铁制的转心、钻脚和环等部件组成,既便于提携,又便于准确测量田地。之前如果想要测量土地,传统的方法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差错率太高,“丈量步车”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算法统宗》传入日本后,相传在丰臣秀吉开展的著名变革“太阁检地”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致于日本每年均要举行纪念程大位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