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查访收获 (第2/2页)
“皇子,其实要找近一个月的地契也不难。”
“哦?”
李怡刚要伸手去摸地契留案,听赵和胸有成竹的说着,他倍感眼前一亮,后脑勺也没那么疼了。
try{ggauto();} catch(ex){}
赵和指着案桌上的地契微笑道:“皇子可以不用翻这些复杂的地契。直接去到归德坊皇甫松家中一问便可。”
“为何?”
李怡不解,以为这些地契都是出自皇甫松之手。
他打开两张地契一看,上面的文字笔风各不相同,但是地契主人都提到了两个字。皇甫。
“皇子有所不知。皇甫松一家,乃是女商杨丽、败将皇甫宾之后。”
李怡立即将一摞地契抱开,让赵和的茶盘子有了落脚的地儿。
“当年杨丽远途南诏,南诏盛产茶叶,茶马古道上的钱,皆从杨丽口袋中进出。”
“东都留守裴伷先请杨丽回归故里,将杨丽消除贱籍,给予名分。稳定洛阳南诏两地商户来往。”
李怡连连点头,实则他听不明白赵和说的究竟跟这地契有啥联系。
“趁安史之乱洛阳两劫,皇甫一家花尽大半金银,除了积善、尚善二坊一直归皇子皇室所有。”
“她夫妇几乎买了整个洛阳城一百零八坊。江南东道一带也有涉足。”
李怡一听赶紧伸手让赵和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他将自己的椅子拉得靠在赵和旁边。
“后来皇甫一家在洛阳收租都赶得上南诏的茶马古道。”
“皇甫的大宗就弃商随仕,小宗则是继续经营茶马古道上的生意。”
“现在还有坊间归皇甫大宗,南北两市归皇甫小宗之说。”
李怡一听连连点头,心想这个小富婆甚是不简单。
能从一个小小的婢女,逆袭成大唐第一首富。能有这番头脑,她的子孙也并非等闲之辈。
赵和说完走到门口看了一眼,确定门外没人,他才安心的回到李怡旁边,李怡又拉近凳子凑近赵和一些。
赵和小声的嘀咕道:“前些日子坊间传言,前宰相武元衡一死,皇甫松的曾舅父王涯有可能能出任宰相。”
“这么说来,武相一死,获利的就是王涯?他与武相一个治理西川有功,一个治理东川有功。的确父皇是都对他二人治世之功非常器重。”
李怡突然将夫子遇刺案的目光转移到王涯身上。李怡手触下巴心想,或许这是夫子遇刺案的一个关键的线索。此时的李怡死死的记住了王涯这个名字。
“皇子此言差矣,当年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一手遮天、欺下瞒上、以权谋私,都是为了大把敛财。”
“而皇甫家不同,皇甫家是先解决了钱财问题,再去入仕。”
“皇甫家在洛阳一月的房租抵得过清廉宰相好几年的俸禄。”
李怡听完连连点头。赵和又跑到门口撇了一眼,确定外面楼道没人,又折身往案桌前走。
李怡通过赵和所言分析道:“皇甫一族,已经不在乎钱财多少,远亲近戚在朝为官,只是为守护住洛阳这来之不易的产业。”
赵和回到椅子上,李怡给赵和陪了一个笑脸。赵和伸手去端起李怡吐回的那杯茶正要喝,被李怡抬手按下。
“皇子,茶淡的那杯是你的,茶浓的这杯是臣的。淡茶名贵,浓茶便宜。”
李怡这才想起来,赵和端茶进来的时候就跟他说过,只是当时他被桌上的白纸黑字弄昏了头。
“唉,赵主事。”
李怡还是觉得不说自己良心过不去,说了就会被赵和鄙视。
“本皇子刚才将这杯茶当做漱口水了。你重新换个杯子泡一杯。”
赵和皱眉楞了一秒带着疑惑的点点头。赵和离开房间重新去泡了一杯,李怡翻开另外一杯甘甜的茶水咕嘟起来。
东都留守权德舆家,老丞相真正奋笔疾书,给李怡写了一封引荐信。
“这皇甫一家很会攀附嘛,都娶了太原王氏之女。”
老丞相说的与赵和说的相差无几,李怡一听连发感叹。
“连老臣还有你姑父姑母在洛阳都是租他家的宅子,可想而知皇甫家的财力有多大。”
李怡连连点头感叹,自己贵为皇子去见皇甫松都得留守大人亲笔书信,想必这五姓七望与皇甫家都得排队联姻。
“皇子可知皇甫松的舅舅是谁?”
“不知!”
李怡懵懂的摇摇头。
皇甫松的曾舅父王涯已经快在朝中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甫一家在大唐已经算是权势滔天,富甲一方,难道会有比他更厉害的人物。
“就是那考贤良方正对策第一,但没得状元的牛僧孺。”
李怡对牛僧孺这个名字很熟悉,以前在课本中了解过李商隐仕途不顺与他有关系。
“原来如此。”
老丞相权德舆再诉当年之事,若不是牛僧孺策论直言不讳牵连,王涯早权德舆一步拜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