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帝殷 > 第五十六章 长安急迫

第五十六章 长安急迫 (第2/2页)

这个问题,从始至终就不算问题。

只不过,殷揖年纪太小,阅历太少,经历更少,他还看不明白而已。

try{ggauto();} catch(ex){}

天授二十一年三月十日,一封来自陈留国的紧急军情传到天子御案。

总结而言,里面汇报两件事情一个请求。

其一,陈留国已被临淄反贼攻占。

其二,大将军符亚戊已从彭城撤离,眼下被困陈县,粮草断绝,岌岌可危。

最后,地方官请求朝廷再发援军支援陈留。

看完消息后,皇帝着实恍惚一阵,若非身旁有宦官扶着,他恐怕会一头栽倒在地。

这段时间,没人比皇帝更关注中原战局。

自临淄国造反之后,只要是来自关东的军报,皇帝都会在第一时间查阅。

说实话,这三个多月的时间,皇帝心情一直很不好。

因为每一次送来的都不是好消息,不是水路被断就是沛县陷落,最后是彭城被包围。

他本来还期待着大将军会出奇兵打败临淄军,结果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坏消息。

起初,他考虑过给符亚戊增兵,但是转念一想,若是增兵,必然是上万人,毕竟增援几千人也不顶事。

如此一来,关中守备必然渐渐空虚。在北方诸侯王态度不明的情况下,他实在不敢调遣更多的兵马驰援符亚戊。

因此,他想着观望一阵。若局势真的不对,他会立即增兵。

但是万万没想到,没等到局势失衡,却等到陈留失守,符亚戊放弃彭城,被困陈县的消息。

这已经不是局势不对,而是‘大势已去’的感觉。

天子很快召集朝臣,商议派兵增援中原战场。

增援不可置疑,所有的大臣都赞同增援。

但增援多少兵马,却一直没有定论。

邹柳坚持十万大军,且态度坚定的告诉皇帝,没有十万大军,挡不住临淄叛军。

而丞相赵错则不同意派遣十万大军,因为关中兵马再减少十万,一旦代、匽二王有异动,关中必然岌岌可危。

御史大夫张不害也赞成丞相。

由此,朝臣们的态度分成两派。

一派赞同太尉,认为应该派遣十万大军过去,否则抵挡不了临淄叛军。

一派赞同丞相,认为不能抽调十万大军赶赴中原战场。因为他们担心关中兵力空虚,一旦被代、匽二王知晓,恐会让他们生出趁火打劫的心思。

两派各有各的道理,谁也无法说服谁。

直到符太后来到宣室,这件事情才算彻底定论。

担心弟弟长安侯安危的符太后,以强硬的态度要求皇帝发兵增援。

尽管符太后不怎么掺和政事,但她作为高皇帝的皇后,天子的生母,一旦开口,天子必须要再三思虑。

事已至此,天子也没什么可纠结为难的。不发大军增援,河洛必失,符亚戊必亡。

符亚戊死不死,天子不是很关心。可一旦河南郡有失,他就得关闭函谷关,同临淄叛军僵持,到那时,泰半天下都将丢失。

这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天子下令,由太尉邹柳统率十万兵马,增援中原战场。

不提朝堂上的人心变动,民间对朝廷在中原战场的失利也是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临淄军很可能会打进长安,有人则认为临淄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朝廷派遣援军,必定能打败临淄军。

还有的人则两不相帮,就是看热闹吃瓜。

平民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竟谁进入长安当皇帝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利害关系吗?

或许有,但绝对不大。

反而,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说,临淄军是胜是负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