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打造棉花帝国 (第2/2页)
有燉愿尊咱为主,咱定不负他的一腔忠心,咱心里清楚,有燉真正效忠的是社稷苍生,咱也是。
try{ggauto();} catch(ex){}
朱高爔扬起小胖手,与有燉完成三击掌。
“击掌为誓,反悔是小狗!”,朱高爔呵呵地笑起来,忽然觉得今晚的月亮很大很圆。
洪武二十六年,苏州府缴纳税粮约二百把十万石,约占全国税粮总数的十分之一。
苏州纺织业发达,“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根据万历年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拥有大量资金的机户购置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雇佣机工生产,计时支付工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稻米、棉布、丝绸、园林、苏州刺绣、还有美丽的太湖……朱高爔不禁心驰神往。
“听说吴宁霜也是吴县人?”朱高爔忽而想起一事。
“吴江县盛泽镇”,有燉纠正道。
“不如给魏国公写信,让他推荐一些懂技术的工人,并购置几台最先进的纺纱织布机”。
借鉴复制苏州机户的生产模式,使棉布庄快速投入生产,财源滚滚,朱高爔动力十足。
“这样也好,找一些懂行的人帮吴宁霜”,朱有燉说着走到书案前坐下。
朱高爔思绪跳跃,想起历史上洪武三十一年的南北榜案。
二月,丁丑科会试后,刘三吾主持殿试,所录五十一名进士全为南方人。
北方学子全部落第,一名未取,随即联名上书,状告刘三吾偏私。
朱元璋勃然大怒,于三月正式下诏,严令彻查,要求增录文理出众的北方举人为进士。
然而,答卷复阅后得出的结论,却令朱元璋目瞪口呆。
调查小组认为,落第的北方考生文理不通顺,且有犯禁之语。
舆论哗然,事态进一步扩大,朝中不少北方籍官员也加入进来,抨击涉案官员,请求重新复核。
五月,朱元璋下诏,将刘三吾等主考官斥为“蓝玉余党”,所有涉案官员全都遭到严惩。
值得一提的是,尹昌隆也参与了复核试卷,由于所列的名单中有北方学子,侥幸逃过一劫。
六月,朱元璋亲自廷试,钦点状元、榜眼、探花,补录六十一人,皆为北方士子。
发生如此大案,太孙定然难辞其咎,朱高爔打算躲出去一段时间,去吴县巡视王府督建情况,并向苏州织户取取经,以便于进一步拓展完善思路。
此事牵连甚广,十分复杂,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朱高爔尚未想好应如何跟有燉解释,只是说去学那里的水力纺纱机。
先进的技术是一粒种子,一旦有合适的土壤便会生根发芽,尤其是能带动生产效率提高的实用工艺,能驱动更多锭子运转、生产速度更快的水力纺车,便属此列。
既然王桢的《农书》早有记载,朱高爔相信,水资源丰富的苏州,定然有类似的水流动力机械用于纺织。
技术的发展有一个逐渐积累,集思广益,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朱高爔愿倾尽全力,加速这一进程,造福天下苍生。
而后,召集工匠,一同钻研蒸汽动力,以棉纺织业的发展带动其他行业,比如冶铁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