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北大保送资格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1999华娱教父!
戴锦华正在写着一篇影评,是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的影评。
她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也是国内知名的作家和影评人,曾经在北电的文学系任教,写的影评在国内一直很受关注。
写了两千多个字,戴锦华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忽然觉得周遭有点安静,反而让她的心沉静不下来,于是拿起遥控器,随便换了几个台。
屏幕闪切几下,最终在京台二套停了下来。
这时正在放一个纪录片,主人公似乎是个少年。
就这个了。
戴锦华也不是对节目内容感兴趣,她只是想放個不那么聒噪吵闹的节目,能让她的创作空间里有一点“白噪音”。
但还是看了两眼节目里的内容,大概是在讲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高中生,当着镜头面前侃侃而谈。
戴锦华也没什么触动,她是北大的教授,以前也在北电工作过,聪明的年轻人她见过的不要太多。甚至心里还有些轻视,当然不是轻视程野,而是轻视电视台。
“八成是见到上海火了一个韩寒,于是也想依葫芦画瓢也弄出个什么少年天才来吧,无聊。”
想着,她再次转过身去,写自己的文章。
“中国不缺英明的主君,但他们的王朝都合理的凋谢了,终究扛起民族复兴大旗只能是伟大不屈的劳动人民。”
“这是真正的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和它比起来,那些大家关心的宫闱秘史,才是真正的小事。”
旁白:“记者注意到,除了桌子上堆放的一些书籍资料外,程同学还有几篇打印的稿件,据他所说,这是他自己的创作。”
戴锦华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旁白:“记者看了这篇小说,十分惊讶,这是一篇描述解放前我党地下工作者在秘密战线与敌人展开斗争的故事,故事十分精彩,据程同学所说,这是他通过一部二十年前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获取的灵感。”
“我现在还打算写一篇关于古代【邮递员】的故事,灵感来自于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代交通不便,究竟是怎么讲荔枝从千里之外的岭南运送到长安的,我觉得里面有故事可讲。”
旁白:“在节目播出之前,制作组已经得到消息,程同学的两篇文章,已经分别在《收获》和《人民文学》三月刊上发表了。”
戴锦华再次回头,这次表情由衷地惊讶。
整集纪录片四十多分钟,展现了程野去上海参加比赛,并且获得奖项的整个过程。
这个比赛戴锦华也听说过,毕竟北大现在也是这个比赛的几所合作学校之一,去年就招了个获奖者陈佳勇,今年估计还要招一个。
只不过这个事情一直是曹文轩在参与的,她不怎么热衷。今年的人选好像内部也定下来了,是个叫怀沙的湖南学生。
倒也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公认最好,文无第一,这种事很主观,只不过他的文风的确很受曹文轩个人赞赏,而且他的在校成绩也是几乎所有选手中最好的,最接近北大的录取分数线的。
戴锦华有些坐不住了。
她现在想求证一下节目里说的是不是真的,十七岁能同时在《收获》和《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这可不是一般般的有天赋啊。
而且,她心里还有怀疑,这是不是哪里的子弟?让这两本期刊网开一面了。虽然《收获》的收稿标准一向严苛,一直秉承着只看作品不看作者的原则,但这种事情也说不好的。
戴锦华也不是傻子,她不可能只听人家冠冕堂皇的说辞。
她没有买这期的两本杂志,于是直接出门,找了家还没关门的报刊亭,买了两本杂志。
她一口气看完这两篇文章,深吸了口气。
我的天。
虽然这两篇文章都没发表完,还有下文,但是光从已有的文本来看,这毫无疑问是杰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