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变强的逻辑 (第2/2页)
传武到底有没有用,此时必须要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判断。
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他此时缺的就是实践的时间。
所以现在只能依靠逻辑推理。
只要逻辑上找不到问题,那么就可以赌一把!
于是他开始陷入沉思。
首先要想明白两件事,
第一,网络上的假大师,代表不了传武。第二,没有出现真正的传武高手,也很难直接否认传武。
在结识廖老之前,他一直有一个误区,如果传武是真的那么厉害,那么练传武的人就一定很强大。
其实这样的认知是没有道理的。
绝大部分的行业都会有一个金字塔结构,只有塔尖的人物才能代表该行业的极致。
比如,有脑力超群的最强大脑,有比机器更精确的高级技工,刀工精湛的厨师,唱歌的,跳舞的,不一而足。
就算在部队里也总会有那种从来没有摸过枪,从没打过弹弓,一上手就是10环的新兵蛋子。
总有些人是普通人再如何努力都无法超越的,这就是天赋。
而练习传武的人里面为何没有塔尖的人物?
是它本身就不行?还是有其他符合逻辑的解释?
在萧云看来,原因很简单。
金钱利益方面,国内人口众多,市场大。打打比赛,蹭蹭热度,输赢都赚钱。
发发小视频,就算假的让人发指,照样有人送钱。
学点皮毛就可以赚钱,那谁还会努力?
其次是实用价值方面,国内的治安比国外好得多,练到顶级了,也用不上。
最后,或许与传武走的是传承式的精英路线有关,基础打的牢固,却没有生死搏杀的磨砺,无法蜕变。练得再好,也跟没牙的老虎一样。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传武的人数太少。
一万个人里可能出一个天才,但是一百个人里出天才的几率几乎为零。
这和军队曾经的处境有些类似,学习好的头脑灵活的都去读书了,然后分散到各行各业。
由此可见,若是不能否定这些因素的影响,就无法真正的否定传武。
在后世,传武的没落或许有其必然性,但这并不影响它此时对萧云的价值。
这已经足够让他做出选择。
至于练武需要师父?
那只是针对初学者。
对他这样精通格斗,上过战场的人来说,其实并不需要手把手的教。
有时候高人几句话的指点,自己就能明白该怎么练。
所幸他不缺这样的经历,和廖老相处的那一段时间,便足够了。
有些话,当时或许没有当回事,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有新的体会。
记得当时萧云问廖老打的什么拳?
然而对方却说,学拳不问拳,问拳难懂拳,懂拳不言拳,言拳不会拳!
因为拳法大都是从战场上演变出来的,比如枪法无论有多么花哨的名字,其实就是那么几招。
所以之后无论后人怎么演变,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
在武学上凡事有大成者,几乎都是精通几门拳法。
比武切磋的本质是什么?取长补短,其实就是学别人的拳法。
所以真正的拳师都明白拳法就只是拳法。
至于起个什么名字,随意咯,反正他懂得多,至于怎么解释,那还不信手拈来?
当然这些话不会对学拳的票友们讲,甚至可能懂得这些道理的人都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