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党争,周延儒败了 (第2/2页)
其实这已经算不错的了。
不管是周延儒,还是温体仁都没有像东林党那样歇斯底里。
然而由于在整个登州之乱的过程中,周延儒受到的攻击最多,被泼的脏水也最多。
同时他的地位也的确受到了影响。
所以这次周延儒开始主动进攻,试图以此来挽回颓势。
首先指使翰林院修撰陈于泰打着“陈时政四事”的幌子,明里暗里的指桑骂槐攻击温体仁。
由于萧云这个变数的存在,两人也早就撕破脸了。
于是温体仁也没有什么顾忌,指使宣府太监王坤弹劾陈于泰盗窃科名,牵连首辅周延儒。
不得不说,温体仁每次出手都能打到对方七寸上,当初对付钱谦益,也是用的科场舞弊这一招。
指桑骂槐可比不上这招来的狠。
所以周延儒被逼无奈也只能上疏自劾请求归乡。
而逐渐熟悉政务的崇祯皇帝也有了些许定力,所以也就没有批准。
然而他还不知道的是,党争是不可能因为皇权而终止的。
周延儒自然也不会如此善罢甘休,让其亲信给事中傅朝佑上奏疏,指责太监王坤“妄干弹劾之权”,说他文词练达,机锋挑激,必然小人背后主使,从而影射温体仁在幕后操纵。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志道也上奏疏附和周延儒。
可原本周延儒的本意是对付温体仁。
然而猪队友王志道在奏疏中谈到“终不忍开内臣轻议朝政之端,流祸无穷,为万世口实”。
这就不是针对温体仁,而是崇祯皇帝了。
身为皇帝,自然对宦官有着天然的亲近。
所以崇祯皇帝就不开心,于是在文华殿召见群臣,专门为此责问王志道。
可王志道还是坚持他日前所说“内臣越职”的观点,并进一步把问题挑明:辅臣为王坤所参,举朝惶惶,为纪纲法度担忧。
尽管崇祯皇帝再三说明遣用内臣是事非得已。
可言官们哪里在乎皇帝心里想什么,只要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就不管不顾。
所以王志道非但不听,反而把参劾内臣当作了护身符,不依不饶。
这让周延儒头疼不已!
此时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应该就是:我特娘的让你搞温体仁,你撩皇帝干嘛?
这下,就等于是直接把自己架起来烤。
于是他就只能硬着头皮,赶紧出来打圆场,主动承担责任:“臣等辅理无状,表率无能。”
但是已经无济于事,第二天崇祯皇帝便以王志道“肆意诬捏,借端沽名”为由,将其革职为民。
而在第二天的召对时,崇祯皇帝对周延儒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爱卿昨日之言,日后当录入史书,甚是好看!”
不得不说这温体仁,着实是命好。
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机会进入内阁,没想到对手每次都出昏招,从东林党到周延儒,都是对手主动递刀子。
温体仁见崇祯帝不再信任周延儒,哪里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立即趁机唆使,刑科都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周延儒招权纳贿。
然而很快就被周延儒化解,于是陈赞化再上一疏,揭露周延儒曾对原任内阁首辅李标炫耀他可以左右崇祯帝的旨意,并说崇祯帝是“羲皇上人”,暗指皇帝就是个摆设,他周延儒一个人就可以摆平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