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太平军在明末 > 第七十五章 权世卿的消息

第七十五章 权世卿的消息 (第2/2页)

眼看刘常德去了大嫂家门口,权守志也就不好意思再去追。

第四位尊贵的太平道成员,权世卿正坐在小院里石茶几前,专心致志的,端着柳条簸箕捡米碜。

try{ggauto();} catch(ex){}

那么大的日头,那么好的阳光,权世卿的眼睛,却恨不得贴到簸箕上。

他也是一个大近视眼!

刘常德整了整飞鱼帽,理了理袍子,咳嗽一声,说:

“世卿,别来无恙。”

“忙着呢?”

声音给权世卿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来了个红衣服,他连忙站起身来,差点给簸箕里的小米撒了。

他又听声音,辨认出来人正是太平观刘常德道长。

权世卿这才躬身行礼,说:

“道长,您今天怎么有空,上我家来了?”

刘常德拱手还礼,迈步过去,到了近前,他指着身上的袍子,先解释说:

“山里的西安好汉身体有烊,让我帮忙找你二叔办点事。”

权世卿有见识,不会见了红袍就当县太爷或者状元,军中和王府总旗百户的官服也是一身红。

“这里面有事,但是我不该问。”

权世卿心里明镜一样,他请刘常德坐在一旁的石凳子上休息。

权世卿家院子里能整石几子配四个墩子,可见当初权老大贩私盐没少挣钱。

刘常德又问:

“世卿,你怎么捡这么多米,要出远门吗?”

上年纪吃过农家米的都知道,联合式收割机和高品质硬化路面出现之前,农家自行收割脱粒得到的谷子中,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土石块杂质。

谷子不脱皮可以长期保存,谷子脱皮以后,保质期特别短。

农户一次少量碾米存半缸的,大概够吃一月就成。

这些去壳精米里的土石块杂质,就是“碜”,伤害牙齿,做饭前要捡出来丢掉。

家里有清闲尚且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老人就会花个三两天工夫,给米里的碜全部捡完。

有些老人为了表功,表示自己不是那么没用,还用小碗装了碜,给年轻的媳妇看。

家里没有人帮忙的,谁做饭,谁临时捡碜。

权世卿的老娘,半身不遂,生活能自理,不能做饭。

权世卿这个书生,读书务农那么忙,他一次性捡这么多净米出来,大概是有事。

一听刘常德这句问话,权世卿满面笑容,说:

“道长,您果真料事如神,我确实要出远门。”

“您不妨猜一猜,我要出远门做何事?”

刘常德噗嗤一乐,说:

“世卿,你出远门还能有何事,此去同州赶考了吧?”

10月份,陕西布政司督学道熊明遇就职,为的就是下一年,天启元年的陕西乡试。

参与乡试的科举生员,要参加县级,州府级,布政司三级的选拔考试,通过者才能取得乡试资格。

三级考试的主持人,分别是县级,州府级,和布政司级的教谕、教授或者督学道。

这三级考试,不糊名不誊卷,原卷批改,考试中很有一些门道。

权世卿笑意更盛,说:

“道长果然见多识广,一猜就中。我们同学约好了,后日启程,年前回家。”

“我多捡些米,做些饼子,也省了住店吃饭的银钱。”

刘常德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他不看好年轻人权世卿这次赶考。

权世卿这样的学业佼佼者,是县学教谕手中的政绩种子选手,在县学选拔考试中,肯定是刷脸通过。

他要去同州府参加州级的科举选拔考试,就需要考试能力和经济能力双强,才能通过选拔,进入下一轮考试。

招贤里权大户家里如今经济状况这么差,哪里能够提供额外的经济支持呢?

刘常德也不好提这茬儿,转换了话题,问道:

“世卿,你们如何去,坐车还是步行?”

权世卿兴高采烈,说:

“道长,我们一起骑马去。同学们带书童,我一个人。”

“二叔说了,帮我找一匹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