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南明:重生朱由崧 > 第374章 市泊司制度的优化

第374章 市泊司制度的优化 (第2/2页)

大明之前的市泊司制度以朝供体系为主,比之宋元时期,整体上略有改进,但依然是弊端重重,这可能和封建帝皇的家天下思想有关。

市泊司和后世的海关,是有非常大区别的。

大明市舶司对外贸船舶的收税形式,主要分舶脚、收市、进奉三种。

舶脚:也叫下碇税,根据船舶的运载量课征。

收市:按照大明官方的定价收买外贸商品,所得物品专供给宫廷使用,其实就是朝廷的专买专供。

进奉:与收市相关,就是朝供,将收市所得的物品上交给宫廷,满足宫廷的需求。

大明市泊司税赋实行的是“抽分制”模式,那是相当坑的。

外贸商船到大明的港口互市,都是打着朝供的名义,每一份商品要从中抽取一部分当做供品,后来改成折银征收。

也就是说,大明市泊司连一个具体的税率都没有。

而且市泊司没有常设的交易市场,商品交易都是委托给当地牙行进行。

这种抽分制的税率,让官吏和牙行之间有了太多的操作空间。

官吏和牙行往往相互勾结,上下其手,盘剥商人,朝廷没收到什么税不说,还承担了坏名声。

这就造成更多的海商宁愿冒险走私,也不愿走合法的途径交税。

如今的市泊司经过制度优化,进行了全面革新。

一是取消朝供制度。

二是将市泊司分成海务和征税两大部分。

海务负责码头和进港商船管理事宜。

征税负责报关、缉私和行邮。

这样将职能分开剥离,能有效的防止官吏和牙行勾结,保护了海商们的利益。

如今上海港口的各种设施配置,已经适应不了市泊司的种种运作了。

但要建设上海港,周期长不说,还费时费力,需要投入巨额的钱财。

大明几大商帮都是些有钱的主,若把他们拉上船一起,无疑能加快上海港建设进程。

邢如意说道,“陛下,江南商贾们可精着呢,若是看不到实际利益,想让他们出资帮忙建设上海港,怕是很难。”

“要多宣扬市泊司的新政策,同时让他们看到好处就是。”朱由崧指着地图,对邢如意说道,

“上海港避风条件好,水本落差也小,又地处温带,是一个天然的不冻良港,可供船舶四季通行,比之刘家港更具优势。”

“长江的江船,无论是南船北上,又或是北船南下,都可以在上海港换装转运,若是把上海港建立起来,可给商人们提供一个更为优偓的环境。”

朱由崧说着在地图上以上海为中心画了一个三角圈,对邢如意说道,

“你看,上海这周边几个州府,如松江、苏州、常州、杭州、嘉兴、湖州等等,都有大量商贾们开设的纺织工坊、茶坊。”

“这些工坊生产出来的纺织品、生丝、茶不但销往南北,更是远销海外,上海周边的州县,更是江南最为富庶之地,朕且将这些州府称之为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经济圈,你认为如何?”

“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经济圈?”如意认真的看着地图上被朱由崧画过的地方,不由得眨了眨眼,点头说道,“陛下这个形容非常恰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