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罢园香瓜种荞麦 (第2/2页)
干校在一栋砖瓦房里,柳维嘉在这里见到了她父亲柳青之。那是一个40多岁的、一身书生气的、身材高挑的、戴着眼镜的中年知识分子,宿舍的同事都叫他柳工。
这个农场是专们研究玉米品种的,吉双107就是这里研究出来的玉米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的特点是一埯双株,适用于肥力不足的耕地分埯摆粪。因为每埯增加了一株,还解决了烧柴不足的问题。
干校开班后,柳青之带来了麦种和荞麦种的科研成果,场里划出了50垧地让他制种,干校的50多名学员都跟他从事这一制种劳动。
柳青之最初带来的是吉麦707品种,是70年7月份定产后得到这一命名的。这个品种适合在黑土地种植,亩产能达到400斤以上;第二年他又研究了吉麦717品种,适合在肥力较强的褐色土壤中种植,亩产达到了350斤左右;第三年他再研究出了吉麦727,适合在沙土地种植,亩产达到300斤以上;第四年研究出了吉麦737,最适宜在贫脊的盐碱地种植,亩产达到了260斤。
凡是研究麦种的,都要研究荞麦种子,因为这是一块地上一年的两季收获。柳青之研究出来的吉荞7211品种是72年11月份定产后命名的,和吉麦737适应的士壤一样,他是先研究出了吉荞7211后,才研究出了吉麦737。
柳青之跟女儿说:“这些原种是我留下的样种中的一部分,能为你插队的小队做点贡献,我很欣慰,因为这么多年,爸爸净拖你的后腿了,这个手册你拿回去,按照上边的方法去种。你那离苗爷爷近,需要商品粮种子就去他那里买。”
他拿出两个大袋,两个小袋,云鹏接过了两个大袋。这时去水库的客车返回来了,他便催两个人赶紧上车,云鹏就这么匆匆地和这位专家见了一面。
客车路过城区时,两人在新华书店下车了,买了裁剪方面的书便去了客运站,乘下午的客车回到了信州城。在大车店又住了一宿,第二天起早便往回去了。
1974年的中伏只有10天,8月7日便进三伏,他们回到生产队已经8月5日了。冯队长把剩下的3.6垧麦地和1垧瓜地都打上了垅,并把土肥送到了地头。柳维嘉第二天一早便浸种、购肥,第三天便开始种荞麦了。种完荞麦的第二天是立秋,又下了场伏雨,真的是天公作美。
种完荞麦,社员真的轻松下来了,早气工不上了,中间躲秋老虎,晚上太阳一偏西就收工,这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
云鹏找到于波,把那本裁剪书送给她,告诉了她户里要买缝纫机的事,她便把那本书视若至宝了。她小学做手工全班第一,多难的图板她都能做成实物,立体思维能力极强。那本裁剪书上有许多裁剪图形,她用纸描下来,然后剪下来,便能粘成小衣裤,那巧劲,让所有女生都羡慕。
中午休息四个小时,男生们开始挖菜窖了,在前园子门的两侧各挖了一个长10米,宽2.5米,深2.5米的坑,中间距离是4米,这对挖过地道的他们就象玩似的。
冯队长支援了20根3米长的木杆子,祝联营从供销点赊来了2分板子,1分方子,给那菜窖棚了盖,做了入口,搭了梯子。常青赊来了一捆电线,把灯引了进去。板子上铺了麦秸,上边压了厚厚的土。
大家见剩下的土没处放,索性又抹了房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