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议退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嫡宋!
此时昂然挺立于众人面前的赵德昭先是环顾四周,见随行文武几乎俱在此处。
随后缓缓开口道:“随着昨日高粱河一战,致使我军不得已屯住于此处。而河对岸耶律休哥、耶律斜珍亦是在外虎视眈眈,幽州围城也已撤销,城中耶律学古亦是随时准备出城狠狠对我军咬上一口。此战到当下这个局势,已到了不得不不撤军的地步,诸卿对此可有议论?”
此言刚刚问出,原本安静的帐内此时也变得嘈杂起来,而赵德昭对此亦是显得颇不在意,只是任由他们议论。
除却适才赵德昭所说的那些,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因素赵德昭没有说出口,那就是如今躺在帐内外的赵光义,已经从鲜活的大宋官家变成了大行皇帝。
只是这样的话赵德昭却是不再适宜说出口了,毕竟你作为子侄辈,又是才刚刚继位,如何能将自己的好二叔再拉出来鞭尸一回呢?!
故此,但凡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开始,到七月初七这一日止。发动十余万大军从东京出兵,先是灭亡北汉,后又攻伐辽国,一路从东易州打到幽州左近高粱河畔的北征,结束了!
只是在如今的战场态势之下,如何安稳的撤军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片刻之后,原本嘈杂的中军大帐内逐渐安静了下来。只见赵德昭以他一贯的冷面扫视着众人,只这一瞬,年轻帝王的威严便在这中军大帐内荡漾开来。
只见枢密使曹彬站了出来,这个问题他作为朝廷枢密使,又是此次北伐幽州的都部署,对此他可以说是当仁不让,也可以说是无从逃避。
只见曹彬先是朝着赵德昭庄严拜下,随后开口道:“官家,当此之时我军当速速撤退,不能有任何迟疑,同时需得留下一得力之人为大军之后。
至于幽州城中耶律学古所部,早已被我军攻打多日,到如今已然是残破之师,只要我军布置得当,并不足为惧。”
对此,赵德昭不置可否,随后又再度扫视众人,再次开口问道:“可还有其他议论?”
一时之间,整个大帐鸦雀无声,并无人对此有所异议,就在赵德昭目光再度扫视之时,只见端州团练使、殿前司都虞候崔翰站了出来,朝着赵德昭凛然相对:“官家,如今辽军大军聚集此处,几与我军相当。
断后之军如果太少,大军恐不能顺利撤退。如断后之军太多,恐被辽军咬住,到时候我军被分割成两部,则收尾不能相顾,我军恐轻易不能脱。一旦时日久拖,我军将不战自溃。”
听闻此言,赵德昭仍是面无表情,只是淡淡开口问道:“崔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只见崔翰凛然相对:“官家,臣以为我军当尽起大军与辽军寻机相战,不求大败敌军,只要将其击溃,如此辽军便不敢轻易上前追踪我军,我军方才可以安然撤退。”
待崔翰语毕,中军大帐内,众人一时相顾骇然失色,不想崔翰这厮竟然如此狂妄。
但枢密使曹彬、天平军节度使石守信、知幽州府事潘美、归德军节度高怀德等俱是低头思索起可行性来,方才思索片刻,这几人便回过味来,崔翰此言不无道理,甚至是比曹彬匆匆提出的想法更具有可行性。
之前军议中一直面无表情的赵德昭此时亦是端正起姿态,然后凛然道:“仲文此策,却是深得朕心,我军固然疲惫,辽军亦是远道而来,就是昨日亦未占得便宜。”
顿了顿又继续道:“昨夜辽军鼓噪半日,却是不敢进军,说明辽军亦不过徒有虚表罢了。我军当尽起大军摆开阵势,与辽军正面战上一场,不把辽军打疼,我军如何安然撤退。”
待赵德昭语毕,石守信便站了出来拱手道:“官家所言甚是,臣附议。”
紧随其后,曹彬、潘美、刘遇、高怀德等人出列附和。
至此,宋军大营中话语权最大的几位俱是出言赞同,其余人等便也再无意见。
try{ggauto();} catch(ex){}
其实,从战役方法上来说,这也是五代以来战略文化的一种余绪,宋初的军队仍然承袭五代以来崇尚野战的传统,以及极速的军事节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