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标准化训练(求追读!)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明末:谁言商贾不造反?!
鸦头川墩东侧,新开辟出来的校场之上。二十八名火铳兵背着长枪,呈军姿站立。
在他们前面的一百步,竖着一块块木桩靶子,都是从附近山坡上砍下来的新木头。
火铳校场本来在墩堡里面,但是射击声音太大,里面的居民们刚开始还觉得十分新奇,后来实在无法忍受开枪时巨大的噪音,便通过各种渠道向王少钧投诉。最终王少钧下令,重新在东边的山坡下建立了一个新的火铳校场。
此时王少钧带着斗子和梁虎子这两个亲卫,坐在校场的观训台,正在等待检阅火炮营这些天来的训练成果。
“呈射击队形站立!”
只听得刷刷刷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士兵们分成了三队,第一排到第三排前后的人并没有对齐,而是斜列,错开了一个身子。
“持枪!”
场上的营官张二元大声喊道。
所有人都行动起来,第一排单手握枪,右手则放在腰间的一个小竹筒上,里面放着油纸包裹着的弹药包。第二排和第三排则双手握枪,等待第一排发射。
“一队听令!”
“洗铳!”(用搠杖将铳膛清理干净)
“下药!”(填装发射药)
“送药实!”(用搠杖将火药捣实)
“下铅子!”(填装铅弹)
“送铅子!”(用搠杖将铅弹捣入膛底)
“下纸!”(往铳管里面填一团纸)
“送纸!”(用搠杖将团纸捣入膛底)
“开火门!”(打开火门盖)
“下线药!”(将引发药倒入火门)
“闭火门,安火绳!”
总共十一项流程,其中最后两道流程可以放在一起执行,因此合为一道指令。
其中下纸和送纸主要是弹丸在装填过程中从枪口掉落,并且确保弹丸能够顺利推进到枪管内。等今后这些士兵们熟练了,进入战场中后,这两个流程其实是可以简化的。但现在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王少钧看着他们一丝不苟的动作,心中十分满意。
他之前跟张二元重点做了交待,就是要经过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训练,让这些士兵们将这些动作都变成肌肉记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步骤准确无误的做出来。
他前世曾经看过有关近代军事的一些书籍,西方军事领先世界的关键节点,便是荷兰人莫里斯把火绳枪操作进行了标准化。
虽然他并不是想吹捧戚继光,然而实际上,早在《纪效新书》里,戚大帅就已经对鸟铳的操作步骤进行了规范,还编成了歌,名叫‘铳歌’。
而且,戚大帅所用的竹筒,要比西方人的纸盒更加方便。这也是王少钧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可以说,戚继光的出现,实际上是将明代的军队素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至少在当时是领先于世界的。
不过明朝已经历经了两百余年,整个社会变得腐败而又僵化。就像是一个浑身长满肿瘤,器官衰竭,连动一步就要喘三喘的大胖子。
戚大帅这样的大才最终在失去了政治的庇护后郁郁而终,他所留下的戚家军也在他死后被朝廷全部屠杀剿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