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大人的用法、各级官员尊称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御史则有“侍御”或“都老爷”的称呼,是朝廷的监察官员。
2.地方:
总督(正二品)有多种称呼(根据加衔不同),如“制台(本称:总治军民,统辖文武)”、“制军(加兵部尚书)”、“制宪、督宪(加右都御史)”、“部堂(全加)”等,是地方最高长官(行政、军事、监察、司法、财政)。侧重军事。
注:为何总督尊称里出现“制”字?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改总督为总制。明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复名总督,但后世习惯上仍尊总督为制台。
巡抚(从二品)则有“抚台(本称:宣布德意,抚安齐民)”、“抚军(加兵部侍郎)”、“抚院、中丞(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部院(全加)”等,主管一省的政务(行政、军事、监察、司法、财政)。侧重民政。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则有“学台”、“学宪”、大宗师、学院
如:贾政点学差三年,可被称为贾学台、贾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注:林如海本官兰台寺大夫(从五),出任巡盐御史(无定品),尊称“林盐课”(贾宝玉原话)。(详见作品相关--兰台寺大夫)
道员:道台、观察
知府:“太守、府台、黄堂、太尊、五马”
知州:“州牧”
知县:邑宰、邑令、邑尊
府同知(正五品):“司马”,如贾琏捐了同知,称贾司马
外府通判(正六品):“别驾”
学官则为“教官”或“学老师”
县丞:左堂、二尹
主簿:三尹
典吏:右堂、少尉、少府、少尹
吏目、巡检: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