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美利坚往事1988 > 第303章 进入前十

第303章 进入前十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因为迪恩虽然买下了它们,但却几乎没去住过,媒体自然也不得而知。

其他正处于创业状态的网景、普莱斯列表更不用说,在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前,它们一文不值。

但尽管如此,迪恩以44.7亿美元正式迈入榜单前十,这依旧震惊了大半个美利坚。

他是榜单中最年轻,也是唯一一位二十几岁的超级富豪。

更难得的是相较于比尔.盖茨,迪恩才是白手起家最典型的代表。

因为他没有作为银行家的爷爷,也没有身为律师的父亲,更没有在IBM担任高层的母亲。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小子,来自锈带俄亥俄。

可以说除了巴菲特,迪恩是十人中最具传奇性的一位。

他就活在当下,所有人都见证

了他的崛起。

在前几个月统计资产时,福布斯杂志还曾对迪恩发出过访谈邀请。

但他婉拒了,这种只统计账面价值的杂志对迪恩来说,可有可无。

倒是财富杂志的邀请,他答应了。因为前者看起来还有点深度,对比特公司的宣传也有好处。

将手中的杂志往身边一扔,迪恩又开始考虑MicroPro的收购问题。

这家公司就像钱伯斯说的那样,现在已经濒临破产。

比特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接触他们,不过因为价格问题双方一直还处于磋商阶段。

MicroPro希望把自己卖个高价,甚至还抱着一丝重夺市场的幻想。

毕竟曾经是文字处理市场的霸主,结果短短几年时间落到这个地步,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但这就是现实,你不能一直主导市场,那就有被淘汰的风险。

MicroPro有过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其中和AT&T的合作,彻底葬送了自己最后的翻盘机会。

这倒并不是说AT&T坑了MicroPro,相反,它纯粹是创始人鲁宾斯坦自己作死。

在85年左右MicroPro接到了来自AT&T的大单,当时经过了反垄断拆分的AT&T,正准备大举进军计算机市场。

因此它需要在自己的Unix系统上提供成熟的办公软件,MicroPro作为业内的知名品牌,成为了AT&T的首选。

面对这样的大单,鲁宾斯坦哪有拒绝的道理。

他甚至没考虑公司的内部资源,就签下了这份合同。

然而当着手准备开发的时候,他才发现公司的技术人员对Uinx系统并不精通。

MicroPro之前的ordstar都是基于DOS系统开发,它和Unix系统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

但合同已经签下,MicroPro也更不会把送上门的生意往外推。

因此鲁宾斯坦干脆找到了某个程序员,这个人开发了UNIX下的ordStar仿制版。

经过一番协商,MicroPro收购了这个团队。

然后把他们仿制版的ordStar,稍微改改就交给了AT&T。

不过紧接着两难的事情就出现了,这个新招的团队和原有的团队同时在开发新一代的ordStar。

它们的功能并不完全重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而且还无法整合到一起。

同时随着AT&T那里计算机的销售,这两个版本都收获了一些用户。

最后思虑再三,鲁宾斯坦决定两个版本都卖。

然而这个决定,不仅让用户很纠结。

这种“二选一”也让公司内部的所有资源,从开发到销售都一分为二。

公司内部这两个产品之间的利益争斗自不必说,闹到最后甚至有团队整体出走。

内部的斗争,消耗了MicroPro太多的资源。

这导致它下一代的文字软件体验极差,用户们的投诉电话几乎淹没了MicroPro的客服热线。

如果文字软件处理市场,依旧是MicroPro一家独大,这或许没什么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内部总会调整过来。

可惜事实不是如此,在那时微软已经用ord和MicroPro展开了血腥的争斗。

后者的内部本就矛盾一片,再加上新一代产品滑铁卢。

最后的竞争结果自然不言而喻,MicroPro在去年就被纳斯达克勒令退市。

曾经巅峰时期上亿美元的销售额,到了今天甚至摸不到1000万的门槛。

比特公司收购它的打包价是4000万美元,这已经有所溢出。

如果鲁宾斯坦还不松口,那迪恩只能放弃这个苟延残喘的昔日霸主了。

要不是看上了对方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迪恩才懒得理这个破落户。

倒是微软那里需要注意一点,文档协同软件还不到推出的时候。

当然比起MicroPro的收购,远在伊利诺斯州的马赛克更牵动迪恩的心神。

就是不知道对方获知超文本语言开源后,会作何反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