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五百斤起收 (第2/2页)
宁父几人赶紧上前过称,然后把箩筐里的草根倒在塑料布上。
还是得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刚清洗没晾干的,中间有没有混进去又坏死的或者其他杂质。
这里的动静已经引起不少在街上居住的人过来观看,看看今天供销社来了来两辆拖拉机,是来收什么东西。
try{ggauto();} catch(ex){}
有些和宁父他们认识的,还过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几人和人寒暄着,手上的动作一点也不慢。
弄完后,几人合计了一下,既然宁建国和供销社的人相熟,那就干脆让他留在这里过称,装车,其余人就去挑东西过来。
就这样,宁建国被留在了供销社这里。
来了不少人观望,见是在收茅草根,大家都有点不相信,纷纷问起了收购价格。
看这样子,供销社还没有把这些东西的收购价放出去。
基本上每来一个人都要问一遍,吴涛干脆折返技能供销社里头,不一会就拿出了一张收购茅根的纸出来,粘贴在告示栏那里。
收购白茅根
湿货:一分,干货:五分(单位:市斤)
五百斤起收。
前面的那些都很很正常,就是那个“五百斤起收”,特地加大加粗了。
宁建国看到吴主任挂出来的收购价,和自己看的不一致,看来吴主任是真的在照顾自己了。
很多人看到这个收购价,都动了心思,这玩意到处都是,只要舍得下力气就行。
但是看到这个五百斤起收,就打了退堂鼓,要五百斤,这得挖多少才能凑够这五百斤。
再加上这玩意生长的地方,不是路边就是田坎,地坎上,要是去挖了,没弄到不少不说,还把田地的保坎给挖坏了,得不偿失。
有人知道宁建国家分地分在回水湾那里,这时候开始打趣起宁建国来了。
问他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个白茅根能卖钱,所以特地选的那里。
还有的只是单纯说两句他运气真好。
还有的直接问,分到那里卖了钱是不是和他家分地的人平分。
总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有羡慕的,有好奇的,也有阴谋论的。
宁建国也是含糊几句都推到一边去了,这玩意没法和人解释的,越解释越说不清楚。
干脆不说,让他们自个猜去吧,至于那些阴谋论的,自然会有当事人跳出来澄清,他干脆一句不说还好点。
不然以农村的八卦传递速度,过两天都不知道得传成啥样。
没理会他们,宁建国赶紧往回跑,和挑东西过来的几人说一声价格的事,让他们别露馅了。
自己告诉家里的是一分二厘一斤的湿活,不知道宁父和三伯还有五叔家说的是多少。
不然等他们一看供销社那边摆出来的价格和他们知道的不一样,说漏嘴就就麻烦了。
为了快点搬运过来,宁母她们三妯娌也也来,带的箩筐不够,他们就用篮子背着。
只留下他婆娘李燕玲在那看着几个孩子。
还是人多力量大,一趟就可以运个八九百斤过来。
这样算下来两天的量,再有个两趟就差不多了。
今天下午刚挖出来清洗完的就不拿来,上面还有很多水,也不能让供销社难做。
快要天黑时,众人终于将这两天的存货给搬运完了,众人也早已饿得不行。
围观的那些人早已经散去,只有供销社的人还留在这里加班。
两天时间,一共挖了大概五亩地的样子,今天主要清洗去了,这次搬运过来的有两千三百多斤,还有大概一亩地的存货。
算起来一亩地才四百多斤左右,这算是产量很低了。
底下都是石头,又没多少土,要是在深土里头,产量起码要高个三四成。
有这个产量,他已经很满意了,他都做好了亩产只有三百来斤出头的准备。
无他,土地实在太贫瘠了,要不然也不会谁都看不上。
宁建国跟着吴主任进去拿钱,两千千三百三十斤,一共是二十七块九毛六分,有零有整。
总数是宁建国去算的,至于每家每户挑了多少斤,各自计数。
五叔家拿到的最多,他家来的人也多,分到了十块多,其次就是宁建国家有八块,再者就是三伯家,有七块,剩下的就是刘桂林了,有两块多。
他就一个人挖,虽然后面有弟弟妹妹来帮忙搬运和清洗,但肯定比不上其他三家有成年劳力的。
要是按照人均效率值来算,他这不比任何一个壮劳力干的少。
知道来钱的机会不容易,自己还有弟弟妹妹要养活,是真下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