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缆镇语录 > 车间来了个大学生(附录:《宝积经》17)

车间来了个大学生(附录:《宝积经》17) (第2/2页)

老任是亲戚,才当上工段长,但他肯学苦钻,其才能不亚于人家高中生。

我一边是对利用裙带关系而当官不满,一边又服其好学,毕竟关系是暂时的,而真才实学才会

就保饭碗。

祖国富也坦言自己也是靠同段火忠邻居关系才当上组长的。

祖国富这句话时满脸惭愧,接着又严肃有加地:但我保住组长位置是靠自己努力才实现的

,我虽然高中毕业,但深感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有作为!

这话不正是给我听吗?忠言逆耳但受益非浅。

五、我们确实应该互相学习。

可以,在车间里,对我影响紧大的是操作工曹有平。

祖国富身为组长,要负责全面工作,对我照顾不多。

而临时老林只管甩料烘料,活一干好,便到吸烟室大过其瘾去了!

try{ggauto();} catch(ex){}

因而学习操作技能只有跟曹有平了。

特别是冰盐水、地面水、蒸汽的分配管进出管路,我差不多弄了半个月才真正搞明白,但我次

次问曹有平,他都不厌其烦!

有一次,我问他:我这个徒弟这么笨,你烦不烦?

曹有平很谦逊:我怎么能收你做徒弟呢?而且我一个职校毕业的,论水平绝对不及你们大学生

,我们确实应该互相学习。

他又问我有没有带大学专业课本来?他他正在自学考试,专业选得是精细化工,叫我好好教

他!

我自大事惊动地他的好学,第二便把全套教村送给了他。

曹有平连声道谢!

从此,他对我教得更加起劲了,不到一个月,我已全部掌握了5405工段工艺操作。

三个月后,我们在厂里组织的职工双学双比操作技能大赛中拿了个实际操作和书面测试二项一

等奖!

曹有平在我的指导下,当年便通过了八门科目的自学考试。

真的,我们确实应该互相学习才会有作为!

六、我习惯了。

在我这个组里,老林言语不多。

干好活,便抽他的烟去了。

老林干活出奇地快、好,而且不声不响地打扫车间卫生,从来不三道四。

我有时问他累不累,他:习惯了!

但老林同曹有平似乎有仇,从来不一句话。

我正迷惑不解时,一次同老任闲谈,才知其中大有文章:老林竟是曹有平的岳父,因为曹有平

有病,致使其妻多年未生育,二个正在闹离婚,故而二个有仇似的

我生多管闲事!

我马上找到曹有平,拉他到僻静处问其故。

曹有平一边哭一边向我讲了他的病,并且已化了三四万元,但不见效。

这时,我一拍大腿:有了!

什么有了!

我叔叔也遇过这种病,今日来信已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他在哪里医好的,一问就有了数。

二人马上行动。

不久,曹有平偕妻请假赴上海某医院治病。

回来后,笑颜大开。

一个月后,曹有平对我他妻子有了。

二个月后,老林同曹有平开始恢复关系,老林亲自买了二块大排谢我,而曹有平抢着付菜票。

想不到我竟做了一回送子观音。十个月后,曹有平妻子生下一个大胖儿子。

从此,老林便对我比待儿子还好。

其实,我也从老林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关更衣室的电灯、电风扇,非老林莫属。

我多次发现只有我们5405工段更衣室的灯关了,而其它更衣室人走疗仍大亮。

我问老林,又不是在自己家里,为什么这样认真?

老林微微一笑:我习惯了!

老林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身上有些可贵的品质正是有文化人所缺乏的!

半年后,我调到了科室上班,但我常去工段走走,看看老朋友。

这半年毕竟是人生最难忘的岁月!

附录:《宝积经》17

第十七期

为了便于理解,佛陀用九组十九个比喻来明菩萨身上本具的无量无边功德,本期我们来看第八组至第九组比喻。

8.

同等园喻

【宝积经|经文】

迦叶,譬如忉利诸入同等园,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萨亦尔,真净心故,于众生中平等教化。

忉利又称三十三。根据佛教的宇宙观理论,忉利处在须弥山顶上,距离这个世界有八万由旬,忉利的中央为帝释所居,四面各有八,总共三十三。三十三的人身长四十里,寿命壹千岁,人间一百年相当于他们的一一夜。关于三十三,佛经中有这样一个传:

在迦叶佛时,一位妇女看见一座破庙,已经没有屋顶,没有花板了。这破庙里有尊佛像,每逢刮风下雨,就会把这尊佛像所贴的金面,从脸上一道一道的冲下来。她一看,就生了一种难过的心:哎哟!这佛像已经都脏了,现在又被风吹,又被雨打,真是太罪过啦。于是她发心要把这座庙修造好,可是苦于自己没钱,于是就找她的亲戚朋友,:我现在要造庙,但没有钱,你们大家可不可以帮我的忙呢?你们有亲戚就找亲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这座破庙修好。她的亲戚朋友欣然同意,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凑到了32个人。加上她本人是发起人,一共33位,他们共同集资,不仅把庙修好了,还在当中造了一座宝塔。塔庙造完了,这三十三个饶生命结束之后,全都生到了上,每一个人有一层,所以三十三个人就有三十三。而这三十三的中间就是忉利,那位发起人成了忉利的主,也就是我们常的“帝释”。这就是忉利的由来。

同等园,是忉利的四园之一,也叫杂林园。忉利的人,本来因为福报的大,穿的、吃的、用的、玩的,都优劣不同。可是进入同等园之后,所用之物就一律同等,没有差别了。菩萨也是这样,本着平等的真净之心,在教化众生时,他们能够做到心无差别、平等不二。

第九组:也就是菩萨功德的第十八、十九种比喻,叫做咒药、粪秽喻。

9.

咒药、粪秽喻

【宝积经|经文】

迦叶,譬如咒术药力毒不害人;菩萨结毒亦复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恶道。迦叶,譬如诸大城中所弃粪秽,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则有利益;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所有遗余皆是利益,萨婆若因缘故。

一个人如果中了毒药,通过一些灵验的咒术可以使药的毒性不至于伤人。菩萨,由于智慧的力量,可以使烦恼毒不起作用,从而确保自己在度众生的过程中不至于堕入恶道之郑正如《杂阿含经》所:“若人生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历百千生,终不堕地狱”。只要不断增上我们的正见,哪怕经历千百次生命,也不会堕入地狱之郑

城市中的粪便污秽,是大家非常嫌弃的东西,可是如果把它们施洒在农田、甘蔗田或葡萄园中,一定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凡夫和乘看来,菩萨还有对善根的贪爱没有去除,这些贪爱表面上是一种烦恼,但是这样的烦恼对于众生来,却有着极大的利益。菩萨有烦恼的剩余,所以能生三界,在生死中度众生;因为这样,才能成就萨婆若。

萨婆若,意译为一切智,是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也就是佛智。

经文到这里,属于菩萨在修广大正行时的行相和功德,属于积累福德资粮的阶段,随后,菩萨的修行将进入加行位,也就是要加倍用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正观诸法本性,进入见道位,也就是所谓登初地的菩萨。接下来的大段文字,佛陀要告诉大迦叶的是,菩萨如何修学深奥的“中观”的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