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唐天将军 > 第四百五十五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齐出

第四百五十五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齐出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唐天将军!

御驾亲征之前,李瑄去兴庆宫探望李隆基。

李瑄一直以为,李隆基会比历史上活得更久。

毕竟他没有虐待李隆基。

但身心打击,与自暴自弃,使李隆基恐难如历史上一样的寿命。

跃龙殿中。

李隆基的女儿们轮番照看,给与他心灵上的慰藉。

李隆基的许多儿女中,也认为李隆基是他们的最后的依靠。

若李隆基逝世,他们的日子将更难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李瑄自如圣人般,上行下效,朝野皆不敢奢靡。

宗室更是被压制得抬不起头,远远不如开元天宝时尊贵。

“至尊驾到!”

随着监礼官的喊声,李瑄穿过宫殿,进入寝宫之中。

“拜见至尊……”

昔日的皇子公主,也得低下高傲的头颅。

此时此刻,李隆基静静地躺在床上,面色如纸般苍白,毫无血色,深陷的眼窝中,黯淡的双眼微微半睁,毫无神采地凝视着宫殿上方的图案。

他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已失去了感知。

瘦骨嶙峋的双手无力地搭在被子上,青筋暴起,似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病痛的折磨。

“太上皇……”

李瑄在榻前对李隆基微微拱手。

“我不行了,你的权势将稳如泰山……”

李隆基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说完一句话后,呼吸微弱而急促。

这句话像是遗憾,也像是让李瑄放心,他和他的后代,没有能力再撼动李瑄的权力。

“太上皇何用此言呢,保重身体,会好起来的。待我凯旋,再归来看望你。”

李瑄坐在榻上,缓缓说道。

李隆基整个身体犹如一片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残叶,生命之火在病榻上摇摇欲熄,让李瑄看了心生感慨。

“听说七郎要远征回纥。以煌煌威势,解决中原后患。太宗皇帝未完成,由你来完成了……”

李隆基也想听到的凯旋之音。

他一直在想,天生李七郎,是在弥补他所犯下的错误吗?

他终于明白无欲则刚的道理,不贪图享乐的李七郎,有精力去干太多大事。

大刀阔斧的改革,英明果断的决心,铸就现在的国泰民安。

安禄山叛乱,使大唐革除太多弊病。

大唐得以调整方向,驶向苍茫大海。

灭掉回纥,大唐周边再无忧虑。

只要核心的中原地区蓬勃发展,就可以向周围行省辐射,再辐射都护府。

“明日将远征。为华夏将来,回纥必须归化。我欲在草原建立都护府,安边实民。”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七郎一定旗开得胜。”

李隆基也不再想着李瑄遭遇汉高祖刘邦一样的白登之围。

回纥的实力远差于匈奴。

更何况李瑄既然御驾亲征,就说明准备充分。

生命进入倒计时,李隆基也希望大唐能顺利延续下去,他在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也能有所说辞。

李隆基终于意识到,是自己错了。

“太上皇放心,既亲征,就怀必胜之势。整个北方,都将成为大唐的牧场。”

李瑄握住李隆基的手,向他回答道。

“昔日,我位居中宫,用别人的耳目,充当我的眼睛。以至于民不聊生,我还不自知。那杨国忠欺骗我说南诏胜利,安禄山欺骗我说幽营安宁。还有……”

说到这里,李隆基不再说下去,他喘几口气,又说道:“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你最信任的人,也会欺骗你啊……”

“尧舜禹时期,天子巡狩,是为上古圣君……”

最后,李隆基语重心长。

最信任的人,却欺骗自己。

他也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刻意指责李瑄。

而是提醒李瑄,什么监察御史,地方官吏,都不可信。

他们用种种手段欺上瞒下。

想想天下都是忠臣,没有奸臣,怎么可能?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李隆基还是希望李瑄能在有精力的时候,巡视天下。

而不是像他一样,在美丽的长安宫殿中。

春有兴庆宫,夏有大明宫,秋有太极宫,冬有华清宫。

一万年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

想自己醉生梦死的时刻,在华清宫说出这番话。

他不敢相信,那是曾经的自己。

他不配称之为圣人。

天宝千载,改元为载。

是自己欺骗自己。

古代的“天子巡狩制度”,更能容易体会民情。

如刘邦和刘秀,以及太宗皇帝,就经常巡视地方。

而非他一样,在长安没有粮食的时候,被迫去洛阳执政。

东巡的一次,却是泰山封禅。

完后,还怕洛阳权贵势大,大拆紫薇城中的宫殿。

现看到大唐月报,李隆基才知道他在天宝年间做的荒唐事。

“太上皇之言,我谨记在心。”

李瑄此言极为认真。

他比谁都明白人心会变。

还有一种情况叫由下到上的支配,文武大臣有心无心,会蒙蔽圣听。

错综复杂的情势,遮住皇帝的眼睛,使皇帝看不见天下黎民苍生;捂住皇帝的耳朵,使皇帝听不到八方的声音。

皇帝走出深宫,进行实地视察,比单纯看奏章或听臣子们的议论更能了解实际情况。

一旦承平日久,就是李瑄必须做的事情。

“我累了,休息一会儿。”

李隆基确实感觉自己很累,才说几句话,就昏昏欲睡。

“太上皇,我先回去。待平定回纥,第一时间来看你。”

李瑄将李隆基的被子往上拽了拽,盖住肩膀,带着侍从起身离开。

“照顾好太上皇。”

临走前,李瑄向李虫娘等公主吩咐一声,背手离去。

当天晚上,李瑄又去探望李适之。

相比之下,李适之虽不如以前,但身子骨还算硬朗。

李瑄只是劝说李适之少饮酒。

又向李适之坦明李隆基时日无多,李适之可以多去那边看望一番。

若李隆基真的驾崩,由李适之出面,进行国葬,修建陵墓。

李瑄没有因这种事情,就放弃北征。

夜晚,李瑄又妻儿告别。

此行,短则数月,长则一年。

……

乾元五载,二月十六。

晨晖洒金,长安城西北的光化门豁然而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