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二十六章 北伐燕王——耿炳文

第二十六章 北伐燕王——耿炳文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史事讲将1三国明!

耿炳文,濠州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军事将领,官至大将军,以功封长兴侯。耿炳文屡败张士诚军,跟随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攻下汴梁、攻占大同,攻克晋冀、征讨陕西,打败李思齐、张思道。后来曾为建文帝率兵抵抗朱棣。永乐二年,耿炳文被人弹劾服饰逾制自杀,三子前军都督佥事耿璇、后军都督佥事耿瓛、尚宝司卿耿瑄,皆受牵连被杀。

在明朝开国之后没多久,朱元璋开始对拥有众多功劳的开国大臣痛下杀手,没过多久几乎全都被朱元璋给杀掉了,但是在众多有功之臣中,有一个却逃过了朱元璋的魔爪,存活了下来,这个人就是耿炳文。耿炳文虽然没有徐达、常遇春等人那么有名气,但实际上,耿炳文也为朱元璋立下了许多战功,尤其是和张士诚的各种周旋。

在耿炳文一举打败张士信之后,就占领了长兴这个地方,而长兴对于当时的张士诚来说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所以,张士诚就和耿炳文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在这十年间,张士诚曾经无数次的攻打长兴,但是不管怎样,耿炳文都能轻松化解张士诚的每一次进攻,甚至多次以少胜多。除此了和张士诚进行了数十年的拉锯战,在明朝建立之后,耿炳文也多次出征平定明朝边境处的战乱。

众多周知,朱元璋当时对他手下的这些武将是十分忌惮的,因为生怕这些武将有一天会运用手里的兵权造反,而从耿炳文的这些战绩中也不难看出来了,他在朱元璋的队伍中也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将领,但是为什么如此厉害的武将,当时却并没有被朱元璋杀掉呢?

这跟耿炳文自身谨慎的性格是分不开的,相比于其他武将在得到封赏之后的为所欲为,耿炳文反而更加谦虚。朱元璋下令要他在碑上记叙他的战功时,他却把朱元璋先夸了一遍:我们能有如今的成就全部都是因为皇上的英明领导,和我们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讲述自己战功的时候,懂得把朱元璋的功劳放在第一位,这样谨慎的做法,让朱元璋觉得十分放心,觉得耿炳文是一个谦卑的大臣,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反叛的心思的。

另一方面,虽然耿炳文这一路上为朱元璋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朱元璋深知,耿炳文在军事上所擅长的领域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对于能和张士诚周旋十年的耿炳文来说,他在防守上的能力是十分厉害的,朱元璋深知,虽然自己已经除掉了许多有威胁的武将,也平定了不少边疆的战乱,但是他依旧十分担心这个国家,会不会再出现其他的战乱。所以,朱元璋必须要留下耿炳文,因为他不但是一个不会对明朝产生威胁的武将,而且很可能成为未来帮助明朝,度过难关的将领。在朱元璋的眼里看来,耿炳文就是保卫明朝的最后一道底线,在他离开后,有耿炳文卓越的防守才能,来帮他镇守住明朝的疆土不受侵害。

事情最初发展也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为迎击朱棣,朱允炆命65岁耿炳文领军,在真定安营迎战,先是被燕军突袭,损失9000人,后再次被偷袭溃败,耿炳文只好率10万人退守城内。燕军围城3天后主动撤走,如果剧情按正常思维发展,朱棣拿下真定城的可能基本为零。以耿炳文的守城能力,不要说再次守上10年,就是守住1年,就把朱棣的“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但朱允炆打出了一把烂牌:把耿炳文中途换下,而换上的李景隆。

也许,朱允炆没有看过耿炳文的军事生涯简历,他没弄懂皇爷爷为啥留下个擅长守城的开国之将,总之听说耿炳文败退入城后,觉得很没面子,当初撺掇他削藩的黄子澄,就推荐李景隆去取代耿炳文。耿炳文火线被换下,李景隆统率全军,结果李景隆除了会打败仗、逃跑之外,实在没什么其他表现,等他退回皇城,朱允炆仍然没有起用耿炳文,结果,担负守城任务的李景隆,直接打开大门纳燕王入城。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朱允炆最终在一把大火里是死了?是逃出生天?是出家当和尚?是跑到南洋当逍遥公了……就这样给历史留下诸多谜团。不久之后,有大臣弹劾耿炳文在家中私藏龙袍、玉玺等皇室物品,这一切物品无不表示耿炳文想要造反。朱棣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大怒,派人到耿炳文的家中搜寻,耿炳文一听这个消息害怕极了,虽然明知道这是有心人士陷害他,却无力反驳,最后在只能家中自杀了。

所以说,耿炳文的死其实在他带兵镇压朱棣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即使他当时是奉朱允炆的命令,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依旧触犯了朱棣的威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