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明宁王——朱权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史事讲将1三国明!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朱权改封于南昌,并加以迫害,朱权只好将心思寄托于道教、戏剧、文学,最后郁郁而终。
朱元璋的儿子里,燕王朱棣以善战着称,宁王朱权以善谋着称。在当时的诸多藩王中,以受封于今北京的燕王朱棣,和受封于今宁城县的宁王朱权势力最强。当时受封的藩王都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护卫军,宁王朱权就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8万精兵包括元朝归顺过来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的骑兵,这些骑兵英勇善战,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武装力量。
此外,像宁王这样驻守边防重镇的藩王不仅统兵,还掌握着地方行政大权,必要时还可以节制朝廷派来的地方高级将领,调动大量的国家正规部队,朱元璋令宁王朱权掌握强兵猛将,镇守北边军事要塞,为的是防备元朝皇室卷土重来。
建文帝继位后,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削藩建议,并伸向了远在塞外的宁王,下旨要求宁王进京述职。宁王素以能文善谋着称,在当时“统九十余城”,管辖着东到如今的沈阳,西连如今的河北省宣化市,南靠长城,北跨西拉木伦河的大片区域,手中又有精兵8万。因此,宁王就成了建文帝的心腹大患。
面对建文帝命令赴京的圣旨,宁王立即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谋士们都认为此时进京无异于羊入虎口,凶多吉少。于是,宁王便抗拒圣旨没有进京,结果受到被朝延削去统帅蒙古兀良哈部三卫的处分,不过建文帝并没有将蒙古兀良哈部三卫调离宁王。
其实,建文帝心中最大的心腹之患是势力更为强大的燕王朱棣,如果燕王和宁王联合反叛,后果不堪设想。朱棣起兵造反所能调动的军队只有800多人,这么少的兵力根本无法与建文帝的平叛大军抗衡。于是,朱棣想到了握有重兵的宁王朱权。
朱棣用计劫持了朱权后,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力量,于是朱棣没费多大周折就夺取了政权,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朱棣称帝后,将朱权改封到江西南昌。朱棣虽然表面对朱权特别客气,临别时还亲笔题诗相送。可是,在骨子里朱棣对这位足智多谋、能力极强的老弟极不放心,不久便剥夺了朱权的实际军权。
后来又有人诬告朱权图谋不轨,朱棣便经常派密探监视他,朱权从此郁郁寡欢。多才多艺的朱权在政治上失意后,便转而在南昌筑精舍,终日鼓琴读书,经常与文学之士相往来,自号“大明奇士”。史称朱权“神姿秀朗,慧心聪悟,于书无所不读,一生致力于研读着述,最终成为明初着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古琴家、历史学家、道教理论家,在戏剧发展史上是极有影响的人物。”
朱权所着的《太和正音谱》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着作。此外,朱权的着作还有杂剧12种,现存《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所作《神奇秘谱》收入琴曲63首;其它着述有《宁国仪范》、《家训》、《文谱》、《诗谱》、《史断》、《通鉴博论》、《汉唐秘史》、《琴阮启蒙》、《琼林雅韵》、《采芝吟》、《列朝诗集》等20多种。
朱权一生的论着可以以封居南昌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为位尊权重的皇子,以研究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为主题,总结经验及教训以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后期,缘于对现实的怨望,朱权不再研究历史,完全脱离政治。朱权晚年亲手制做的中和琴流传于世,此琴被称为明代四王琴之首,明代四王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为:宁、衡、益、潞,传世的宁王琴海内仅此一张。据了解,由于朱权晚年学道,随葬品不多。
据说,朱权尸体腐而未溃,口含一枚金钱,体压大小金钱两行,每行六枚。此外,墓中还出土金簪、玉帛、道冠、铜暖锅和锡制鎏金器皿等物。原墓前地面有南极长生宫,造得华丽,但是毁于战事,现在仅存高大华表两只,铸有文字。解放后经多次修复,现在又将墓前砖房和墓内陈列整修一新,对外开放。
朱权的后人也继承了其祖的性格和天赋,历史上着名的清代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就是朱权的直系后裔,朱耷也与朱权一样崇尚道教,是一名真正的道士,他修道的地方就在如今南昌市的青云谱道院。现代着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撰写《文化苦旅》时,就曾经来到南昌的这个道院,用深情的笔调高度赞扬了朱耷在绘画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