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元末将领——帖木儿不花、哈剌章 陆居仁等 (第2/2页)
不久,张士诚又起事,杀参知政事赵琏,劫财掠民,攻破兴化。使李齐出守甓社湖。张士诚攻破高邮城,李齐回救,遭贼闭门相拒。皇诏凡叛逆者赦之。张士诚声称:“李知府来,乃受命。”李齐受命于行省,前往,一到便被下狱。张士诚本无降意,故意拖延,官军攻城。贼以李齐为质,让他下跪。李齐叱道:“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张士诚怒而强扼使其跪,李齐挺立而被拉倒,继而被捶碎膝而后剐死。人们论道元科举三魁:泰不华没于海上,李黼陨于九江,李齐死于城上,皆不负所学。
伍宗尧,清流县城关人。家世娴熟武略,宗尧自幼习文练武,及长,娴熟兵法。清流县农民起义军领袖曹福山、马文甫率众起义,人民云从响应,陈友谅建国号曰汉,遣大将邓克明统率三路军队入闽,进逼清流,直抵近郊。乡人力请宗尧为首领护城卫乡。宗尧大义凛然,亲率士卒陈设方略,与邓军决战。邓军围清流月余,久攻不克,便派人进城劝降。宗尧面对劝降的使者慷慨陈词:“全城百姓严阵待敌,不胜则死,有何降之理?”其子希稷、希明、希周、希孔奋然振臂:“父亲宁死于忠,不肖之子难道不能死于孝?”拒绝劝降。翌日,宗尧及其4子率守城兵士与邓军决战。清流孤城,无后援之兵,无资助之粮,仅凭素无训练之众,宗尧父子5人一腔忠愤身先士卒,终死于难。家仆进安、堂弟宗胜、宗旺等前仆后继,率众0,再与邓军死战。未几,邓军仓皇逃窜,县城赖以保全,人民得以安康。县人怀念宗尧父子一门忠烈,自捐钱物在城东龙津桥尾兴建忠烈祠,奉祀宗尧父子,享受春秋二祭。
谢英辅,又称瑛辅,下觉里沂州人,幼时广读诗书,尤其喜读兵书,中癸酉科进士。元顺帝时,被诏升为谏垣,他心直口快,对当时政事议论很多,同事对他产生忌惮,同门友好余阙怕他惹祸,举荐他转入兵曹。后升至枢密副使,因遭谗言陷害,弃官回原籍沂州闲居。陈有定为福建行省左丞时,知英辅很有才学,请他出山辅助。
由于元朝腐败,江南农民起义军各据一方,大都与福建的交通已经断绝,福建向大都纳岁贡已中断数年。英辅提出打通海上航道的方案,方恢复向大都交纳岁贡。邓克明围建宁路,也是英辅献策才得以解围,并夺回崇安、浦城、邵武。朱元璋建立明朝,派胡廷美率大军分水陆袭闽,因福州守将投降明军,谢英辅原驻福州南台,他与赖正、孙通、邓益退至延平,与陈有定共守延平。明军分4路围困延平城,10多天后,陈有定部军心涣散,城被攻破,有定饮药自杀。英辅为表“忠”于元朝,遂自缢身亡,死时56岁。
笃列图,揑古氏,居永丰,字敬夫,燕山人,右榜状元。元文宗亲览他的策对,然后说:“是必世家子弟,何以知吾家事若是之详。”钦点状元,授集贤修撰。父辈原来居住在燕山,后来迁徙到永丰,笃列图的父亲叫卜里也秃思在潜邸跟从文宗,官至靖江路总管。笃列图考取蒙古、色目人榜进士第一人后,御史中丞马祖常将他的妹妹嫁给笃列图。累迁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治湖、广、江、浙诸路咸有政迹。
按治理规章惩治不法之事,无丝毫懈怠。威顺王宽彻不花一向不守法度,强夺山泽之利,百姓苦不堪言,纷纷上告于官府。笃列图毫不留情,一无所贷,-威顺王罪行,提出应当将他削去爵位,不可赦免。笃列图按规范礼制,下令去除不合制度的作为。御史按部至官吏供张甚盛,笃列图命令撤去。涉及到他所视事,没有不被笃列图一身正气所震慑的。人们见他谨慎清正且不张狂,敬服他的威严。说道:“小心,慎勿犯捏克家的状元!”不久,诏拜为南台御史,回京上任,笃列图为官尽职尽责,正义凛然,而后,以病卒,年仅37岁。笃列图工书法,明朝人陶宗仪着《书史会要》中称笃列图善书大字。
火星女将军,清流人,其丈夫参加抗元斗争战死后,以妇人之身,奋起组织起义军,直至战死沙场。
宋末,八闽人民响应文丞相、张少保号召,为保家卫国、捐躯折颈,不可胜数。面对元朝的残暴统治,福建爆发多次抗元斗争,清流许多无法忍受民族压迫的儿女参加了推翻元王朝的起义。火星女将军带领60余起义军,从清流徒步进逼将乐,遭将乐军民总督吴林清及白水、长安寨官军分头合击,女将军孤立无援,仍竭力奋战,直至战死沙场,起义军崩溃。
文允中,四川成都人,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天分、资质很高、超出常人,他登第之前,已经无书不通,曾为嘉定路学正。后经元顺帝亲自御试,策对称皇帝心意,赐为一甲进士及第,成为汉人、南人榜状元,授翰林修撰,出任四川儒学提举官,最后,死于兵乱。
郑介夫,字以居,号铁柯,元代开化上底本村人。自幼博涉书史,淹贯百家,为文援笔千言立就。素性雄迈,不避权要,以荐举明政长,升金溪令。后被朝廷作为优秀人才,选入光明宫任学官。因见朝政腐败,遂冒死上《太平策》,对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吃喝玩乐,-腐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改正的办法,共一纲二十目。元成宗为巩固其统治,遂采用介夫治国之策,使元朝此后一段时间,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太平策》后人评价很高,永乐间,明成祖专门下诏翰林编修黄准、杨士奇将该文编入《历代名臣奏议》一书。
鲁贞,字起元,号桐山老农,桐山人。举人,中举后无意仕途,归隐山村,钻研理学,写诗着述。参知政事余阙巡视浙东,推荐鲁贞出仕,不受。但鲁有感于余阙重视人才,曾赋诗曰:“穆穆余公,来巡浙东。剔民之蛊,启学之蒙。”平生着作甚多,传世的有《桐山老农集》,收入《四库全书》。纪昀称其“胸怀夷旷,神韵自清,譬如深山散木,拥肿卷曲,更天然有尘外意也。”
吴当,字伯尚,凤岗咸口村人,吴澄之孙。“草庐学派”重要传人之一。《元史?吴当传》称:吴当幼承祖父教训,聪明笃实,及长,通经史百家,跟随祖父到京城,补国子生,吴澄殁后,四方学子旧从游者,都投吴当就教。袭父荫授万亿四库照磨,未上用。后累迁国子助教,博士、监丞、司业等职,参与编修宋、金、辽三史,历任礼部员外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其时江南农民起义军起兵已五年,有大臣认为当世居江西,熟悉江西情况,且其才能亦堪任政事,遂荐授江西肃政廉访使,会同江西行省参政火尔赤,兵部尚书黄昭,清剿江西诸郡农民军,率部进犯南丰。
起义军首领郑天瑞被击失利出走,郑元自杀。又以兵犯抚州,处死义军首领胡志学,朝气珍复踞崇仁、宜黄,于是建、抚两郡义军悉被镇压,为参知政事兼总兵朵歹所忌,伪报吴当与“寇”通,旋降旨解除兵权,调任抚州路总管,不久,罢官归里。陈友谅起义军已克江西诸郡,火尔赤弃城逃走,吴当戴黄冠着道士服,杜门不出,日以着书为事,友谅遣人聘请,则卧床不食,誓以死抗命,来使乃将其随卧床一并载船上,送往江州拘留一年,终不屈服。获释后,隐居吉水之谷坪,着有《周礼纂言》及《学言稿》,今有《学言诗稿》传世。
王法助,人称平海头陀,福建泉州人,先辈世代务农。法助12岁出家为僧,奋发钻研佛经内典,一生热心造桥修路,济世利民。法助到福州南台,在今坞尾革新街万寿寺为僧,见闽江上浮桥常被溪洪冲断,屡修屡坏,行旅不便,即倡议建造石桥,命弟子吴道可北上,挽“园通玄悟大禅师”李某转奏,得到铁木耳可汗的赞许。他即奉旨募建石桥。未及一年,得到福建人民的捐助,募缘多至数百万贯,行省都转运监使王茂率属协助。法助在晋江县建造下辇桥,在南安建造竹溪桥。他在闽南晋江等县建修石桥18座,为福建民间修桥筑路,便利交通,作出重大贡献。
贺均,又名也先忽都,字公秉,鄠人,贺唯一之子。少年好学,擅长诗文。后依靠其家官荫入仕,累迁为殿中侍御史、治书御史、翰林侍读学士,承袭了其家世职“虎贲亲军都指挥使”。
生于官宦之家,但他恭廉慎行,礼贤下士,加之,其父贺唯一官居中书丞相,他的声望随之提高。其父被罢官,他随父西归奉元居住,北方红巾起义军声势威震江淮,元朝廷恐慌不安,急忙起用贺唯一领兵抵挡红巾义军,贺均同时被召回朝任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后又除通政院使,管理全国驿站交通事务。贺唯一升任中书丞相,他随之升知枢密院事,掌管军务,后迁为太子詹事。
红巾义军中路军在关先生、破头潘率领下,从山西北上,攻克了元上都,转而向东,攻入辽宁。元顺帝忙命贺均以原职率军前往镇压,他到辽东后,先派部将占了懿州省城,迫使起义军退往辽河以东地区。但当时以皇后奇氏和皇太子为首的一派势力为夺取皇权,千方百计排挤元顺帝近臣。他们诬陷贺唯一父子连结私党,致贺唯一被罢丞相职,贺均被降为上都留守,又改为宣政院使。贺均自知无法立足,借口照顾父母,辞官回归家乡。
过了两年,皇太子指示中书丞相搠思监,诬陷元顺帝一派中的几位大臣老的沙、贺均等图谋不轨,构成冤狱。贺均被贬往撤思嘉,途经朵思麻时,受到其父故友的挽留,住在此地。搠思监闻讯,劾奏贺均违抗皇命,下令杖死于当地。时年44岁,着有诗集10卷。
大圭,俗姓廖,字恒白,号梦观,泉州人,其父廖休庵笃信佛教。大圭自幼习儒学,擅长诗文。及长大,大圭遵从父教,到泉州开元寺出家为僧,拜高僧广漩为师。元宣政院征召大圭主持承天寺,大圭谢绝,有友人劝他接受,他写偈语回答:“水牯还生水牯儿,入田不放鼻头低,秋来禾麦多成稗,空负先农一把犁。”与友人相视一笑而罢。
大圭,由儒入释,故能贯通儒释两家。他曾说:“不读东鲁书,不知西来意。”他作诗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作文似唐代古文家柳宗元。他有很多纪事诗,泉州兵乱发生前后,深刻地反映元末泉州的政治经济情况。泉州大旱灾、大饥疫,饿殍载道,死者枕藉,大圭赋诗慨叹,“春秋黄槁百泉枯,龙骨声声泣老夫”,“菜色万人同”,“民间楮已空”。他谴责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乘机拼命哄抬粮价,催税逼债,作诗控诉曰:“吾郡从来称佛国,未闻有此食人风。”他大声疾呼:“急为饥民散腐红(积陈仓谷)!”。门人为他在西山建塔,大圭着有《梦观集》、《紫云开士传》。
饶介,字介之,号芥叟,自号醉樵、醒樵、醒翁、醉翁、华盖山樵、华盖山着书者、华盖浮丘先生童子、紫玄洞樵。江西临川人。元末明初着名诗人、书法家,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兰亭帖》等。
傅贵卿,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东山人。元顺帝后期,政治腐败,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日益加剧,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浙江红巾军方国珍部屯兵福安发动农民起义,尔后进攻大小员当,在水澳大败元军。红巾军黄善部攻陷福宁州,擒杀州尹伯颜,福宁州饥荒,以至“人相食”,县内瘟疫大流行,官府仍搜刮民脂民膏,敲骨吸髓。贵卿响应红巾军的号召,聚众千余,揭竿而起,起义军迅速控制白沙、水田一带,诛杀元朝官吏,开富豪粮仓救济饥民,深得百姓拥护。
贵卿起义震动福建行省,行省当即传檄福宁州严加讨伐,州同知袁天禄率兵分水陆两路袭击官塘,水兵船六十余艘,刚抵黄崎未及列阵,贵卿即率船队迎击,元军猝不及防,纷纷落水,大败而逃。袁天禄知义军皆沿江百姓,熟谙水性,转而急命步兵向官塘腹地推进,妄图焚毁义军营寨。贵卿大开寨门,元兵赶到时,不知虚实,疑已中埋伏,急忙烧毁义军寨栏后撤退。贵卿趁其混乱挥师追击,元兵伤亡甚众。
福建行省参政观音奴获悉袁天禄败绩,自恃骁勇,亲讨贵卿,贵卿尽起东寨、青寨之兵抗御,再次击败元军。泉州路治中袁安文命地主武装柘荣太安社和周宁安宁社驰援。贵卿严阵以待,二社社兵掩杀至时,义军万弩齐发,社兵多为所伤,狼狈逃窜。袁安文亲率大军与之决战。混战中,贵卿枪挑袁安文于官塘后岐深潭中。元军见主帅阵亡,溃败而去。自此,义军声势益振,队伍扩至二万余众。为其声威所震慑,州郡官府的凶焰顿时收敛。
袁天禄纳款金陵,明太祖赐书褒奖,袁天禄欲再次起兵征剿贵卿,因陈友谅入杉关,福建各地为之震动,其议始罢。贵卿巡营途中为廉村社头目卓仲溪计擒,被押往太安社,被袁天禄烹杀于柘洋溪坪。
戈小娥,元顺帝淑姬,宫中七贵之一,因皮肤白晳而又微微透红,又称“赛桃夫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十二花神之三月花,代表是戈小娥。戈小娥是元顺帝之淑姬,酡颜如醉,而肤白似玉,着水仿佛桃花含露,愈增娇美,帝语云:“此夭桃女也”。因呼为“赛桃夫人”。
元顺帝拥有嫔妃不下数百人,其中淑妃龙瑞娇、程一宁、戈小娥,丽嫔张阿元、支祁氏,才人英英、凝香儿最受元顺帝宠爱,宫中称为七贵,位在皇后之下,而权则重于禁阁。那戈小娥端庄温柔,嫡淑可人,元顺帝之所以宠爱她,是喜欢她那丝缎般光洁滑腻的皮肤。戈小娥的皮肤粉嫩细白,微微透红,娇翠欲滴,特别是玉体浸泡在香水中,就如桃花含露,更加妍美。元顺帝尤爱欣赏戈小娥沐浴出水时的美态,简直爱得发狂,不知如何宠她才好。元顺帝说:“这是一个夭桃女也。”夭桃,出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喻少女年轻美丽。据说,戈小娥本来天生丽质,又常以香水沐浴,故而皮肤愈加显出白里透红。元顺帝整日与戈小娥形形影不离,在他眼里,众多嫔妃全都黯然失色,他还称戈小娥为“蹇桃夫人”。
曹妙清,字比玉,自号雪斋,女,元末女作家,钱塘人。与薛兰英、薛蕙英姐妹为同时代名媛淑女,善鼓琴和书法,事母孝谨,三十不嫁,风操可尚,与杨维桢为文字友,和其《竹枝词》。
凝香儿,本是官妓。番僧珈璘真献房中密术,广选美女入宫,供元顺帝淫乐,不论官宦平民,只要家有年轻女子的即行入册。凝香儿擅长鼓瑟,谙熟音律,舞姿优美,因为才艺出众被选入宫中,入宫很短的时间里就被提为才人。凝香儿与淑妃龙瑞娇、程一宁、戈小娥、丽嫔张阿玄、支祁氏、才人英英,最受元顺帝宠爱,宫中称为“七贵”。
凝香儿的身体柔软有弹性。跳舞时,凝香儿腾空跃起,鞋帽也随之飞向空中,待凝香儿空翻一周后,起身的刹那恰好穿戴好鞋帽,分毫无误,百试不差。某夕,顺帝在天香亭宴饮,唤凝香儿侍酒歌舞。凝香儿着花冠锦鞋,舞姿若鸾鸟瑞鹤,引人浮想连篇。顺帝乐得心花怒放,一时高起兴来,拥凝香儿入怀,揽其腰,抚其脸,曰:“人言古有霓裳羽衣舞,如今卿之舞当可称为“翻冠飞履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