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抽奖:林翀的武道传承(上) (第2/2页)
北宋时期的基本货币单位是“文”,称为“文钱”或“通宝”,一文即为一枚铜钱。
而接下来便是“贯”。
用一根绳子将铜钱串起来,一串为一贯,一贯等于一千文。
一两白银的价值则在一贯到两贯之间,这取决于地方的汇率、市场以及白银的成色、铜钱的成色。
一两黄金则是等于十两白银。
那一千两白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在方觉原先所在的沧州道,一石大米(约为120斤)价格通常在500文到1000文之间,一石小麦则通常在400文到600文之间,粟(小米)作为最常见的口粮,价格较为便宜,每石粟的价格大约为300文到500文。
try{ggauto();} catch(ex){}
再比如说,一斤盐价格在三十文左右,一斤普通的茶叶在100文到200文,普通布料的价格为每匹(约25米)1000文到1500文,一头猪价格约为3000文到5000文,一只羊的价格约为500文到1000文。
而在农忙时期,一个雇佣的普通工人每日工钱为50文左右。
由此可见,这一万五千白银对于方觉来说是一笔巨款。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正是这个道理,钱或许买不来一切,但没钱是真的买不了东西。
这笔白银的出现无疑解决了方觉接下来在汴京衣食住行方面的困扰,甚至他还可以用这笔钱来——
在将这些白银放进自己的储物戒之后,接下来,方觉打开了柴锦的第三档奖励。
【丹书铁券】
【简介:丹书铁券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看到铁板凭证出现的那一刻,方觉目瞪口呆。
说实话,在开启这个奖励之前,他曾幻想过能从柴锦身上开出什么好东西,但他万万没想到会是丹书铁券这种东西。
铁券的赐予,在古代,往往意味着一种极其稳固的保障。
它是帝王赐予功臣的免死金牌,拥有它便意味着可以免去几乎所有的罪责,甚至可以世代享受优待。
早在南北朝时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
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柴锦之所以能够如此招摇,便是因为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
甚至,赵匡胤能够说到做到,在柴宗训死时,赵匡胤“素服发哀,辍朝十日”。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其珍贵的保命符!
有了这个丹书铁券,方觉自认为这次去汴京的安全系数上升了不止两成。
只是——
这个丹书铁券,他真的能用吗?
要知道,丹书铁券可是有防伪标识。
上面不仅镌刻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还包含着一大堆信息。
也只有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才可以享受丹书铁券的特权。
而据方觉所知,赵匡胤发下来的丹书铁券数量极少。
其中包括李重进、卢绛、陈洪进、王审琦以及参加了“陈桥兵变”的一些结拜兄弟,以他的身份很难与这些人产生关联。
于是,方觉将目光转向了铁券上的文字记载。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些可以钻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