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 前情概要40

前情概要40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试想一下,项羽以区区五万楚军,包围王离十万左右大军(推算之前野战失利有所折损),还要阻止章邯大军来援,在分兵对抗章邯的同时消灭王离所部,这是什么操作?

这真是神一般的操作的,而且麾下也要像某些奇幻小说里面的天使大军一样,战力非凡、不知疲累这才可以做到,但是明显现实中是不会有这样的部队的(后世有人研究认为,太史公写这段楚汉历史的时候,对项羽的描写用了孔子编纂春秋时的手法,所谓“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孔子编纂春秋,虽然大体上还是尊重事实,但是在一些地方可是刻意删减或者补充的,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春秋笔法”。

司马迁就是明显受到了孔子的影响,由于司马迁受到了汉武帝的不公对待,被执行了腐刑也就是去势此种酷刑,司马迁忍受着这种事奇耻大辱,呕心沥血完成了《史记》这部巨着,但是对汉武帝肯定有着心中的不满,于是在《项羽本纪》中,对汉室始祖刘邦的事迹记述可是有点寒碜,在彭城之战中的描写就可见一斑,项羽领军势如破竹,刘邦仓皇逃跑,为了逃命可是将自己的儿子刘盈和女儿后来的鲁元公主推下马车,还好驾车的夏侯婴将两人拉回车上,不然当时才五岁的汉惠帝和刚八岁的鲁元公主,恐怕是凶多吉少的了。)。

太史公将项羽主导的巨鹿之战描写得十分辉煌璀璨,使得后世之人对项羽的军事评价越来越高,不断讴歌,甚至还有人在小说中描写韩信垓下之围,领数十万大军也无法杀死项羽,项羽是心死才放弃战斗的,不然可能会是反杀的结局。

而对项羽的军事评价过高,也慢慢影响了项羽的整体评价,后世之人,已经渐渐不觉得项羽是一个失败者了,而是一个悲剧英雄,甚至有人认为楚汉相争的结局,是一个贵族被一个流氓算计而导致失败而已,自此之后,历来朝代更张,都基本是卑劣的一方取得胜利了(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原来朝廷体制内的人起兵最后得天下的,多少都有点谋朝篡位的味道,只有明朝是一个例外,因此才有那句民间盛传的说话“历代得国之正,莫过于明”。)。

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多有描画项羽、乌江、垓下等事迹的诗句,其中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与宋代王安石的《题乌江项王庙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最为值得回味把玩,两首诗似是互相呼应一般。

杜牧的诗是惋惜,认为项羽只要“包羞忍耻”退回江东,应可再有一番作为,也是“卷土重来”一词的出处;而王安石的诗却似是回答杜牧“未可知”一问,认为败势已成,江东一隅之地未必肯再次倾全力助项羽与刘邦一决雌雄。

不过杜牧和王安石两人都是政治家,杜牧是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官至刺史,历任黄州、池州、睦州;而王安石就不用说了,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宰相,宋神宗“熙宁变法”的主导者,其创设的青苗法、保甲法等被后人时常议论,即使变法最终失败,死后仍然被追赠“太傅”,后来的宋代君主更是赐谥号为“文”,所谓“生晋太傅,死谥文正”乃是文人毕生最大心愿,“文”虽没有“文正”那么至美,但也是极为难得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