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皇帝看了地上一眼:“前年,冯大人他们回京复命的时候,就给朕献上了两百只口罩。她弟弟们那么年幼就能琢磨出新型脱粒机器,她家做出口罩有什么稀奇的?”
何中胜嘴挺硬的:“那也不用几万十几万只地做啊。”
“做生意啊,她还养了几万只鸭呢。那蛋黄酥何大人吃过吗?限量出售就是因为鸭蛋不够。若是冬天很多人得了风寒,有些人想戴个口罩防着过了病气,商家要准备多少只?”中书令说。
何中胜继续嘴硬:“也不会人人都喜欢戴口罩吧?”
程太医上前发言:“微臣跟随太子前往昌平乡,曾去山里寻找药材,也曾去那水库看过。乡君的夫君说,他们建水库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了很多百姓,把那里能采的药材都采了,生怕浪费了。”
“贵重药材采集了很正常,可是寻常药材为何要留存那么多?药材又不是粮食,可以当饭吃。”何中胜硬得像石头一样。
程太医说:“乡君当时对我说,人生了病要喝药,可是熬药花费的时间很长,有时候病情紧急的,就不能马上服药,耽误救治。药也很苦,很多人怕喝药,生了病宁可拖着。”
他顿了顿,见大家都竖着耳朵,就继续说:“既然大夫们已经制出了那么多种养生丹丸,那么风寒、腹泄之类常见的病症,应该也能制成药丸让患者服用。”
“荒谬!”何中胜抬起头来,“各人体质不同,病症不同,哪能服用同样的药丸?”
程太医没看他,继续说:“很多人的症状都很相似,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可服用不同剂量。微臣当时向圣上请示过,圣上说可以一试。”
何中胜趴着不说话。
中书令问道:“太医院若是制成了药丸,用于百姓,收益部分要分一点给昌平乡君吗?”
群臣目光刷地一下看了过来。
程太医摸了摸鼻子:“乡君说,她收点成本价。毕竟,她请人采药晒药都是付了工钱的。”
噢——做生意啊。群臣张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药丸制出来了吗?”侍中问道。
“初步制成了一批,治咳嗽发热的,治腹泄的,都带到灾区用掉了,效果确实很好。刚才汇报的时候提到药材和药丸了呀。”程太医回答。
群臣看了他一眼,几个大臣都在汇报用了多少人多少钱多少物,谁有那心思研究你说的药材和药丸是什么?
何中胜和地面贴得更紧了。
“用量和症状缓解情况都记录了吗?”侍中问道。
“都记录了,制药配方也都存档了,太医院每位太医都可以看到。我们会根据记载情况对药丸制作加以改进。大夫诊脉后,可以根据情况开出适量的药丸。”
皇帝点了点头:“宋院正和程太医听旨。”
宋院正和程太医跪了下来。
“在京城选两家医馆,太医们轮流去坐诊,和医馆大夫一起切磋。确定药方,批量制作,服药情况都必须详细记录。”
“臣领旨谢恩。”
宋院正说:“还有一样,太医院还没制成,就是冲剂。乡君说把药制成颗粒状的,用开水冲一下,药就化开了。如果做成甜一点的,就会有更多人喜欢喝。”
群臣眼神亮了,甜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