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上层心思你别猜,东林党,完了!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明:万寿帝君修仙了!!
孙兴尧默不作声的看着发泄不满和愤怒的县丞徐雷,丝毫没有想要劝阻的意思。
其实说实话,此刻孙兴尧心里也对东林党那群,所谓的大儒非常的不满。
甚至他更痛恨自己东林士子的出身!
可有些事情,后悔是没有用的,立场决定了对错,也决定了未来命运。
他身上已经被打上了东林党的标签。
因此,哪怕他心里清楚知道,破坏国家的跨区帮扶国策是错的,但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说,只要能斗倒严党那都是对的。
徐雷发泄了好一会,这才气哼哼的看向孙兴尧,道:“大人,真就同意了吗?”
“老徐,莫要忘了你我的出身,”说着,孙兴尧转身走向书房,徐雷立刻跟上,“记住了,你我身上已经被打上了东林党的记号。”
“这点,不论如何都是无法洗脱的。”
“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闭着眼跟着所有人一路向前,然后将严党铲除。”
“至于帮扶国策的损失,”说着,孙兴尧已经在书桌后坐了下来,同时抬头看向徐雷,道:“朝堂党争,从来没有惨胜于小胜一说,只要胜利了,那便是彻头彻尾的胜利!”
“而所有的错误,都将会是败方买单。”
“关键就看我们能否胜利了。”
“可是,”这些道理,徐雷何尝不明白,可他在乎的是另一茬,想及此处当即道:“严党真就这么好铲除吗?”
“虽然说这些年,严党在朝堂之上并不是很活跃,严氏仙族的重心发展也不在官场。”
“可是朝堂之上,只要严嵩还在,严党派系,就永远不会失势。”
“我们东林党,成吗?”
冷静下来后,就算心中再怎么不满,徐雷此刻也是认命了,孙兴尧说的不错,立场决定了对错和命运。
如果这个时候脱离,那将彻底没有了立足之地,不但严党不会放过他,东林党也不会。
“东林党背后是裕王府,”孙兴尧开口道:“裕王府很大可能不会直接参与其中。”
“不过若是东林党真的到了关键时候,再加上如今严嵩父子不在,裕王府肯定会在暗中出手,但前提是我们不出纰漏。”
“你我这等阶层,只需要做好分内之事,上层争斗不论怎么复杂都与我等无关。”说完,孙兴尧叹了口气,道:
“九龙夺嫡,党派之争全都汇聚在一起,东林党跟严党开战,诸王也不会坐视不理,这里头能涉及到多少弯弯绕绕无人知晓。”
“你我对于上层来说,不过是蝼蚁而已。”说完,孙兴尧叹了口气道:“下去安排吧,尽可能拖一拖,让晋江县破产。”
徐雷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后也只能点头躬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好好的日子不过,成天瞎搞……”
书房里,孙兴尧终究没有表现的那般妥协认命,不自觉的骂出了声来。
这一夜,整个大明境内,凡是东林党一脉官员负责的帮扶国策,全都开始故意卡进度,不论是帮扶的又或者是被帮扶的。
只要是涉及到跟严党一系官员,全都毫无意外的下达了切断帮扶的命令。
一夜之间发生如此大的事情,再加上东林党根本没有想要掩饰的意思,自然而然的,大明现如今的高层,全都收到了风声。
坐镇严家的严绍庭,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严家。
祖庭小院,书房里。
一袭白衣长衫,气质温润儒雅的严绍庭端坐于书桌后。
而在书桌之上,则是一道光幕悬浮。
光幕中一名身穿绿色官袍的中年男人正在汇报着关于东林党的行动。
“严尊,以上便是东林党的全部行动了,他们打算破坏与我们一系有关的帮扶国策。”
说完,绿袍男人对着严绍庭躬身一礼道:“还请严尊为我们做主。”
“下官等人,绝对听从严尊的吩咐!”
严尊,是严党一系对严绍庭的尊称,意味严绍庭在他们心中尊贵无与伦比的意思。
严绍庭看着眼前的七品小知县,面容始终和煦,直到他说完这才开口道:
“此事我已经知晓,炎律,劳烦你联系其他人,让他们不要惊慌。”
“相信朝廷,只要调查属实,有人蓄意破坏帮扶国策,那么朝廷绝对不会纵容!”
“你尽管放宽心,照顾好自己麾下的百姓,恪守本职即可,坚信,邪不压正!”
听到严绍庭这位严党的三号人物,竟然叫自己的字,而不是名,顿时,这位七品绿袍知县顿心中不由一暖,当即绷着脸肃容道:
“有严尊的一句话,下官等人就放心了,还请严尊放心,下官等人必当恪守本职。”
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即使他只是一名小小的七品知县,也自然能明白,严绍庭这一番看似官面上的话,实则是老练的体现。
东林党率先出击,很明显是要将严党一脉彻底铲除,所以严绍庭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如此说,不过是因为如今是灵网通信,一些话自然不能被“网监司”的人知晓。
严绍庭纵横官场多少年,又是严阁老亲历培养,还曾得到海老爷的赏识,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留下把柄受制于人呢?
“嗯,放手去做事吧,相信朝廷。”严绍庭摆摆手,在绿袍知县的行礼中关闭了通讯。
“你们怎么看?”严绍庭没有急着安排下去,怎么对付东林党,而是抬头看向站在自己对面的两个丰神俊朗,气质不俗的青年。
这二人不是旁人,正是严绍庭的长子严肃之,字伯瑾。和次子严云从,字伯龙。
听到父亲这是要考校自己二人,严肃之跟严云从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严肃之道:
“二弟,你先来吧。”
看着面前互相谦让的两兄弟,严绍庭眼底闪过一抹笑意,心中却是欣慰不已。
严家不是皇族,未来家族的产业很多。
自然不需要担心家里的孩子们争夺,左耳出血像是皇室那般,兄弟面和心不和的情况。
至少,严家四代这一辈人中,不需要担心。
毕竟,如今的严家,他们这些人都还在,而且未来不出意外,只要不是进入传说当中的仙界,他们对严家始终有着话语权。
最重嗯要的是现如今的严家,所处的阶段正是族内团结一心发展壮大家族的时候,任何不利于团结的因素和人都会被踢出家族。
听到大哥让自己先说,严云从也没有客气,点了点头上前一步,拱了拱手,道:“父亲,儿以为,我严家必须要做出反击。”
“东林党这些年仗着背后有裕王府撑腰,不断的在大明境内发展势力。”
“当年儒家何等势大,自从朝廷铲除了孔家,天下儒宗便树倒猢狲散,群龙无首。”
“这些年东林书院的崛起,俨然有想要成为新的天下儒宗之首的势头。”
“其实不仅是想要成为,”严云从说着,语气一顿,道:“这些年东林书院虽然什么话都没有说,但其行为俨然是儒宗之首。”
“甚至不少东林士人背地里,早就有了想要复燃儒宗死灰的想法。”
“他们经常明里暗里的以为儒宗证名为由,网络当年那批旧儒生,一起抨击父亲。”
众所周知儒宗之所以会沦落至此,从原先的辉煌巅峰跌落谷底,完全因为严世蕃蓄意打击报复孔家的原因。
甚至,在儒宗众人看来,严世蕃“抬出”的所谓的“启思革新”国策,根本不像他当初嘴上说的那般是为了解放民众思想。
现如今的“启思革新”国策,能成为一条持久国策推行,影响深渊至此,完全是因为皇帝的意志不可违,再加上朝廷确实需要。
否则,所有人都明白,严家父子肯定不会真的把“启思革新”这事给办成了。
其实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严世蕃当初最先提出“启思革新”国策的时候就没打算把这当回事,完全就是为了借题发挥,动孔家。
也是严嵩老谋深算,做事老成持重,这才把这事给做成了。
所有人都知道“启思革新”虽然名义上是严世蕃提出的,但朝中但凡有点势力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严嵩在给严世蕃铺路罢了。
提出并完善“启思革新”国策的人,就是严嵩。
当初严嵩以为自己大限终至,不会看到家族兴旺的那一天,才这么做的。
因此,让以东林士人为首的天下儒宗众人,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革新?革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天下儒宗!
换句话说,其实严嵩和东林党之间,真正的仇恨,是要追溯到天下儒宗这个根源上的。
“因此,儿以为,此事绝不能妥协!”严云从说着,眼底隐隐有杀机闪现,“必须要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将东林党赶尽杀绝!”
“我们必须要给下面的人通知下去,立刻对东林党展开反击!”
这是严云从对此事的态度,很激进。
不过负责考校的严绍庭,却是从始至终,面色都不曾有过一分一毫的变化。
对两个儿子,他可是太清楚了。
两个人,两种性格会做出什么样的判断,他心中基本都有一个数。
之所以考校,是想要看看,这二人是打算如何对付东林党。
“那依你之见,我严家若是与东林党开战的话,我们该怎么做?”严绍庭看向严云从。
知道接下来就是父亲对自己真正的考校后,严云从身体一怔,严肃道:
“东林党此次采取的行动就是破坏帮扶国策,从而让我严党一系的官员彻底成为拖整个朝廷的后腿,然后被清算。”
“此举,若是在十年后,闹到皇上跟前的话,那么双方都别想有好果子吃。”
“东林党必然也会受到重创!”
“如此做的后果,东林党必然也清楚,”说着,严云从语气微微一顿,道:
“因此,在儿看来,他们必然会选择在十年之期抵达的前几年把事情办成。”
“因为他们必须要在皇上出关之前把所有的事情解决,并做出完美的弥补。”
“而对于东林党众人来说,只要能将我们严家一系所有官员铲除,赢得这次的党争胜利,那么自然会有裕王府出面帮忙。”
“不仅如此,届时,还会有其他势力,比如诸王,参与瓜分严家。”
“那时,等所有人上桌分肉,等到把肉吃完了,必然也会帮忙收拾。”
“而等到皇上出关后,即使我严家再怎么得宠,必然在皇上心中留下个无能的印象。”
“一边是党争的胜利方,且这些人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一边是无能之辈。”
“皇上会怎么选?”严云从说着,手背拍打着手心,道:“难不成,还要为了我严家,再把东林党这罪魁祸首砍了不成?”
“然后让大明进入动荡之中?最后再浪费时间精力,处理朝中党争内斗?”
“这是不可能的,皇上向来是结果导向,只要不影响大明的利益,不影响大明。”
“那么,任何的党争,皇上可是从来都没有干涉过的。”
“所以,”说着,严云从深吸一口气,眼底似乎隐隐有精光闪过,冷声道:
“父亲,我们必须要先下手为强!”
“直接就将东林党那些与我们严家一系官员有帮扶国策有关之人,全部铲除!”
“届时,再给裕王府一个姿态,比方说可以与其他诸王走近一些。如此一来,裕王府必然会明白我们的意思。”
“哼!”说着,严云从发出一声冷笑,道:“有些道理东林党那帮腐儒看不清。”
“可是裕王府必然能看得明白,我严家即便损失了那些执行帮扶国策的低阶官员又能如何呢?吏、礼、户三部,都在我严家。”
“这三部,就足以影响大局!”
“权力,终究是高层而下的,东林党太天真了,以为铲除一些低阶官员,就能架空我严家?或者说是,让皇上觉得我严家无能?”
“因此,快刀斩乱麻,直接以势镇压,将东林书院铲除,将火苗直接踩灭!”说完,严云从深吸一口气,道:“儿说完了。”
依旧是那套激进霸道的作风。
严绍庭看着严云从,心中毫无惊讶意外。
这个儿子的脾气性格,以及处事作风,可以说跟父亲严世蕃年轻时无比的相像。
一贯的嚣张跋扈,霸道蛮横。
不过严云从看问题还是很成熟的。至少分析上,头头是道,倒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确切的说,严云从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方法。
不过行事作风上,在严绍庭看来,却已不适合现如今的严家了。
若是以前还没有确定家族未来方向的严家,行事作风自然可以如此霸道,不讲道理,可是现在,严家早已经超出“刀”的范畴。
严家“这把刀”,皇上自然可以用,可是皇上不用的时候,“这把刀”是具备玩弄众生资格的,行事作风上不需要这么没水准。
仙族世家,到最后拼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战力了,而是底蕴。
底蕴是什么?是沉淀!沉淀什么?高端战力,强大的修为,只是一部分,还有体面!
尤其是在一方王朝之中!
一个体面的世家大族,以超然的姿态俯瞰一切,于无声中扫灭一切才是道理。
如果还跟莽夫一般行事,那太不应该了。
东林党确实势大,当初严嵩也说过任其发展,有成党之势。
可东林党说白了在严党这等体量的势力面前,不过是个年轻后生而已。
再说的直指本质一些,东林党不过是当初世子朱翊钧一手扶植起来的玩物而已。
东林士人这些年,看似是裕王府发展文官势力的臂膀,可裕王府早就培养出了自己的文官土壤,这部分官员才是王府嫡系。
那些出身各大仙府书院,身世清白,天资卓绝,年纪轻轻就坐上一县县丞之位,甚至是知县的年轻官员,才是王府的真实力!
可惜,可悲,那帮书呆子至今还看不清局势,沉浸在东林势大的环境中。
实则,所有的东林士人在官场的活动,都不过是为那些王府真正嫡系铺路罢了。
这次的事闹大了,正如严云从所说,严家只需要做出一些姿态,裕王府就会坐视不理。
正好,东林士人全部被铲除了,那些裕王府真正的嫡系官员才会上位。
甚至,裕王府还要感谢严家!
这点,从世子朱翊钧对东林书院的态度,先是交给儿子朱常洛当甩手掌柜,放之任之,之后朱常洛又将天资最好的朱由检放过去,让他成为东林书院众人的少主就能看出来。
东林书院,对于裕王府的价值,也就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罢了。
最重要的是,很早之前,严绍庭早就收到了张敬修的拉拢,安王府有意结交严党。
众所周知,安王府跟裕王府是联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