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别有渊源 (第2/2页)
“你是朝鲜人?”小梅惊诧“你不是常家的么?”
“我又不姓常”梓沁一笑“我爹叫宫烈疆,我家高祖时,于朝鲜也算簪缨世家,曾祖还当过兵曹参议。”
“那可是正三品的堂上官啊”小梅大概知道那是个实权官职“但是听三少爷说,你爹是侯爷的部下?”
“这不刚说到曾祖么,我爹早着呢”梓沁没好气道“曾祖那时,正值燕山君在位,戊午年间发生过一次诛杀儒生的霍乱,曾祖有些牵扯,遂被驱逐,中宗时才被启用,不过父亲提到过,曾祖那时便有了别的心思。”
“别的心思?”小梅疑惑“什么意思?”
“因祸乱时曾祖并未同流,反因驱逐位列功臣,起复时本是要加升的”梓沁狡猾一笑“却是偏上了个折子,检讨未于难时直言,尽臣下道义,有愧王恩,叩请归家着学,以教导儒生修身立世,不违君臣之道,朝堂深受感佩,主上更见其尊礼重道,下旨加封了曾祖为礼曹判书。”
“礼曹”小梅回想了一下“那不是掌管史籍外交以及科举宴仪的么”点点头“倒是个闲散尊贵之处。”
“对于朝鲜来说,礼仪这些虽冠冕堂皇”梓沁笑道“但是也要看用在谁身上。”
“大明?!”小梅立时明白了梓沁的意思“所以你曾祖后来借机去了大明?”
“说来这事情或许真的有缘分在”梓沁说着看向小梅“你可知先时,福建沿海最闹腾的是什么。”
小梅曾在江浙一带做过铃医,深知其害“自然是倭寇,不过近年来似乎已经有些好转。”
“大小姐曾说过,戚大人是难得一见的将才”梓沁回忆道“倭寇之患不在一朝一夕,是积年累月的步步挑衅,不过最开始的纠葛,却也让我曾祖得了一次机会,大人可听说过嘉靖二年的争贡之祸。”
“那时候还没我呢”小梅哈哈一笑,而后想了想道“不过,在南直隶一带行医的时候,听沿岸的渔夫们抱怨过海禁,提到过,市舶司就是因为一场仗给打没了,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件事。”
梓沁点点头“约莫是了,我也是听大小姐提到过,当时的日本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各派遣了使团来,却在勘合时有了龃龉,以至于后来爆发了武力杀戮事件。大内氏的宗设沿路烧杀抢掳,当地伤亡惨重,更是造成了多位高官战死。自此大明废除了福建、浙江的市舶司,与日本彻底断了经贸往来,这才让倭寇险中求富贵,多次骚扰沿海,逐渐发展成了后来的倭祸。”
“你曾祖难道也有参与?”
“曾祖那时已近花甲,有了隐退之心”梓沁一笑“不过我祖父那时正好是水军节度使,争贡事后,日本大内氏的一批人,在逃回国的途中,被风浪拦截至了朝鲜的海面,正好是我祖父守卫的那片,一番对抗下,死伤诸多,后将生擒之二十人缚献大明,那是我祖父第一次来到大明。”
“但那时候,侯爷也还小吧。”小梅细推了推年月道。
“老侯爷那时袭了南京指挥使,奉命护送祖父一行入京,途中遇有流寇,我祖父相助老侯爷皆一一化解,很得老侯爷赏识,遂在京时为我祖父上书请封,将一路经历陈情天听,圣上惜才,便将我祖父留在了京中任锦衣卫。”
“锦衣卫?”小梅想起离歌笑“那岂不是跟歌哥一样。”
梓沁摇摇头“锦衣卫的职责很多,我祖父为藩属之人,既够不上仪仗又不符合侦缉,倒是因为通晓汉语,所以被留在镇府司做了一名翻译官,一年后陈请将我祖母及父亲接了过来,一家团圆。”
“所以你父亲其实算是长在大明的朝鲜人了?”小梅听到这里,了然道。
“是,父亲三岁上便来到大明,于朝鲜几乎是没有什么记忆的,之前种种也是祖父传于父亲,父亲再说与我听。”
“那令尊是如何又与侯爷相识的?”
“自然是不能有私交的,嘉靖九年正旦朝贺的时候,老侯爷带着快要行冠礼的侯爷来京朝贺,正好每年朝鲜使团也会于正旦进京,适逢一位翰林院修撰提及之前的旧缘,而正好朝鲜使节为我曾祖的学生后辈,两家又是旧交,皇上感念这层缘故,特召了祖父入宫与使节相见,老侯爷作为当事人自然陪同,三人既是亲情又是友情,皇上便当场做主,命三人以年齿为序,结为异性兄弟,三家永世交好,铭记两国厚谊。”
“然后呢。”小梅越发好奇起来。
梓沁满是幸福“然后就家长里短起来了呗,老侯爷听闻祖父将父亲也接了来,业已过了童龀之年,便陈请皇上让父亲做侯爷的伴读,正旦节后便随老侯爷一家回南京去了。”
“所以你父亲自小便是跟侯爷一起读书的?”
梓沁点点头“父亲与侯爷情同兄弟,虽是年少离家,但侯府确是把他看做自家子弟,没有分别,后来父亲更是考了武举,进了南京亲军卫指挥使司,直到后来遇到我娘,成亲的时候才回的京中老宅。”
小梅不由得感叹这一番缘分,看向梓沁“还好李峘顾及疫情把你留下,不然到时候忆卿怕是要当场闹起来了。”
“我哪里值得他费心”梓沁冷笑道“这历来是留守或惠民署,再不然便是济生院讨好上面的手段,况且燕山君之后本就被诟病,又是不成文的规矩,得便宜的自然不会多嘴,不关己事的也不会去讨没意思。”
“你是说,方才是朴宗敬自己的意思?”小梅没想到朴宗敬这么个看似油水不进的竟然会‘假传圣旨’。
梓沁摇摇头“这种事儿怎么会有明旨下来,都是地方的揣测逢迎”若有所思“所以说他这是自己卖了个人情给我”想了想,忖度道“可他又何必为了我一个医女这么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