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儒家两大法宝:拿来主义和素质教育 (第2/2页)
兵家是利器,只传授给最亲近的子弟,这就注定不会消亡,但永远不会大兴。
法家、纵横家是当世的显学,一旦得到君主信重,就能从庶民一日卿相,但即便是师兄弟之间,斗争都极为激烈,动不动就是生死之分,指望他们能搞出一个团结的学派那就是做梦。
try{ggauto();} catch(ex){}
道家的学问是当世的显学,但显要的是杨朱之学,真正的老子之学,反而少见。
与杨朱之学同为天下显学的墨家,在入仕列国之后,渐渐地偏离了墨子的思想,不要说兼爱非攻,甚至就连节葬节用这些都不再坚持。
齐墨夸夸其谈,已经脱离了墨家一直以来坚持的底层路线。
秦墨完全成了和公输氏一样的工匠,为了秦国的大业而奔忙,要以战止战。
楚墨则是一群游侠,轻生死,重然诺,但是精锐的墨者动不动就死一批,怎么可能传承的下来呢。
洛理只想说一句,墨家正统在洛氏!
还有一些衰微的学派,若是没有洛氏保存他们的典籍,并且用这些典籍来教育公族之中的子弟,洛氏毫不怀疑其中某些学派,会直接湮灭在历史长河的潮流之中。
只有儒家是个意外,昔年孔子周游列国,虽然仕途上不得志,但是儒家却大大的兴盛起来。
这些年依旧如此,儒家最优秀的那些子弟,基本上不受列国君主的重用。
相比较那些动辄身居高位的法家子弟,君主们更愿意让崇尚王道的儒家子弟单纯的做个牌位,为自己塑造一层爱才爱民的形象。
但儒家却并没有因此而衰落,反而更多的人才源源不绝的涌现出来,这就是因为儒家的教育和传承做的实在是太好了。
先是家族之中的传承,然后是通过收弟子蔓延到弟子的家族,还非常灵活的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这种以师徒关系为主,血缘关系为辅,还不头铁死磕的传承方式,想要断代实在是太难了。
儒家的大儒们并不担心儒家传承的消失,甚至因为儒家中的人才太过繁盛,各个派系融合的百家学说不同,儒家自己内部发展出了不同的分支来争斗。
幸好洛氏早就抄底了儒家,不论这些儒家派系怎么争斗,洛明公和孔子总是在最上面,而且还有素王,这位毫无争议的各学派公认的第一圣人镇压,翻不了天。
和洛策精通道家不同,洛理算是儒墨皆通,即便儒家那么多的贤才,他依旧是最博学的大儒之一。
而且洛氏之中的典籍之多是其他儒家子弟远远不能想象的,其他人还在闭门造车,洛理早就从浩如烟海的治政书中开始实践理论,在这个圣人不出的世道上,洛理认为自己已经是当世最杰出的儒生。
直到他见到手中的这一份竹简,见到了这磅礴大气,言辞锋锐的文章,忍不住感慨道:“儒家又出一位贤人矣。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轻生死,重然诺,难道还有比这一篇文章写的更加彻底的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真是振聋发聩,百家著书,多是艰深晦涩,像是这样的文章,该是何等意气雄浑之人写就的呢?
应当尊称其为子。”
太子弘更是爱不释手,现在的洛国公室基本上都是道儒墨三家皆学,太子弘就属于比较喜爱儒家的那一类,“父亲,这位孟子不知道是哪国士子,应当让孔器立刻将这位大贤之人请来洛国。
若是这位大贤之人还未婚配,便观其相貌,若是姿容尚可,应当以公室女子配之,想必公室女子见了这文章,都是愿意的。”
洛理颔首笑道:“孔器既然将这篇文章送来,那就说明这位孟子是愿意来到洛国的,你赶紧去做,为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这位大贤,读读他的文章了。”
好耶,孟子终于出来了,孟子的思想真是绝,大家从书里能看出来我的思想深受孟子影响吧,他的文章和庄子的文章更是先秦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