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铁路计划 (第2/2页)
“殿下,这只是一份草案,实际上在施工前,还必须要派出工程师沿途进行实地考察,在没有得到这些数据前,我们不能够保证可以实施。
对于这份铁路网的计划能不能够完成,纳赛尔丁是一点儿都不担心,只是什么时候才能够完成,就是一个问题了。
虽然伊朗的城市比较少,但这份计划也有将近13000公里的路程。其中重要的铁路干线有:大不里士—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马赞德兰—德黑兰—伊斯法罕铁路;伊斯法罕—设拉子—布什尔铁路和伊斯法罕—亚兹德铁路。
当然实际修建距离,肯定不只这么一点儿,这几条只是主干线。亚兹德的铁路还会向南延伸到阿巴斯港,铁路之间还有一堆支线。
“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完成这项计划呢?”王储关心的问道
“至少十年,如果财力充足的话,这个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阿里没有把话说死,修铁路不是其它产业,只要舍得砸钱,还是可以多线开工的,建设速度自然可以倍增。
但阿米尔说话了:“这里面计划要花费超过1亿里亚尔,光是攒钱就要先攒20年。”
根据阿米尔的推算,除去原材料费用,最多花费就是雇佣工人的工资,而且还不低。
这个年代修铁路,可以说是非常残酷的。机械设备太少,大都要靠人工肩扛背挑,危险地段常常连人带设备一起玩完。
为此,工人的雇佣费用得高一点,这样才能雇上人。人要是意外死了,你是赔钱还是不赔,万一闹事再把铁路拆了咋整?
是啊,铁路也是要花钱的。以现在的财力根本支撑不起大规模的建设,这个时候发国债也不赞成,民众根本没钱了,在卖也卖不动了。
“不管怎样,先把大不里士到德黑兰的铁路修建完成,其他的可以先放放。”
先把这两个城市用铁路连接起来,其他地方就先等着吧。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经济,也能快速运送军队到前线。
而且,伊朗就不是一个平原国家,复杂的地形不在少数,这又严重制约了铁路施工。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可以克服,大不了就是绕路,反正这个年代铁路施工,是不可能开凿几公里长,乃至于几十公里长的隧道。
遇到特殊地形,无论是绕路,还是迎难而上,这都意味着成本上的大幅度提高。而最终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或许等实地勘探完成过后,工程师们能够给出一个初步预算。
不过,能够让纳赛尔丁高兴的是,由于铁路的建设,砂石价格暴涨,而因为之前资源国有化的法案通过,这些砂石矿也是国家资产,一下子就给王族提供200万里亚尔的收入。
因为矿产太多管不过来,所以就采用承包来增加收入和开发。小型的矿产就交给小贵族和商人来开发,政府只需要每年收一笔费用就行,而王族能从中获得一半作为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