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团体 (第2/2页)
这也怪不到阿亚图拉,这两年的情况他也是看在眼里。什么银行、铁路、机器工业、新式书籍、报纸,这些给阿塞拜疆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就连教士集团内部也有人在看西方的书籍,比如《国富论》、《论财产和法制》(圣西门)、《新世界》(傅立叶)等。
try{ggauto();} catch(ex){}
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很多,米尔扎倒要看看这里面有多大的魔力。结果他自己也陷进去了,新世界中的理论和古兰经中的一模一样。
于是阿亚图拉和其他学者一起研究这里面的理论,什么违反教义,这叫借鉴长处。
他们也去参加了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劝业博览会,里面的机器发挥比人还厉害的生产力让他们感到震惊。一些家中有资产的教士看着这些机器感觉不错,就打算让家里人购买生产试试,虽然必要维护,但生产力足够啊。
“沙阿的诏书可见其振兴国家之决心,我们作为他的臣民,应该为沙阿排忧解难。”
阿米尔这么说,穆萨维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四十二人一起联名向沙阿上交的奏章,请大人帮我们递交。”
“这是我们联合会所有成员联名向沙阿上交的奏章。”
“一百二十六名宗教学者联名向沙阿上书,当然也包括我。”
三份文件代表知识分子、工商界和宗教界三个区域,一同向沙阿上书改革也是第一次。特别是阿亚图拉的政治转变更为惊人。
“奥斯曼逼迫伊朗签订的条约已经在整个国家传遍了,伊斯法罕的人要组建军队攻打奥斯曼,夺回纳杰夫。”
米尔扎说的话让阿米尔汗颜,这怎么说呢,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不是现在,还需要积蓄实力。不过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三位,现在的局势已经是不变革不行了,既然沙阿已经下了决心,我们应该在阿塞拜疆做出改变,要让全国看到自己的成绩,然后带动他们去改革。
我出访俄国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一些团体来宣传他们的想法,他们会在各个城市宣传。不如我们也来组建一个?”
米尔扎有些跟不上趟,其他两人倒是很快反应过来。早就听说西方有些志同道合的人会组建团体发挥影响力,英国等国家的团体好像还要抢一个房子里的座位,不知道为什么要抢,不过他们的宣传挺好,这个办法应该可行。
“是这样的阿亚图拉,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北方的俄国,西方的奥斯曼都盯着我们的土地,只有自强,才能摆脱这些困难。”
阿米尔耐心为米尔扎解释,但他还要回去和乌里玛们商量一下。阿米尔也明白宗教界还是有顾虑,也没有强求,就是新知识分子和工商界的领军人物都点头了,阿米尔决定开始组建新团体。
而他本人正式就任大不里士市长的消息也被报纸传播出去,众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而在城市内部,已经有人开始商议各种各样的新学说,就算是乌里玛也认为有些是可取的,直接借鉴了一堆读物。
穆萨维在报纸上增加了时政、国际两个板块,把奥斯曼的坦齐马特改革和俄国的彼得大帝改革都刊登在上面,让民众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连曾经落后他们的两个邻国都开始了改革,那么他们也应该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