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中 (第2/2页)
汉末三国当中,遭到隐诛的官僚士大夫不可胜数。
当然了,按照二八法则,曹魏能占到八成。
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咱们主要就“全隐”案例,加以探讨。
从全隐的名目来看,大抵有如下几类:
其一是“忧死”。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如西汉初年三位赵王相继被吕后圈禁致死,其中赵幽王之谥号,即取“忧死”之意。
高祖中子,名友。谥曰“幽”。幽王以忧死,故为“幽”。--《史记楚元王世家》
三国汉季被以“忧死”名目诛杀的高官贵戚,不计其数。
忧死几乎成为最常见的借口。
(1)董太后
董太后即永乐太后,是汉灵帝的生母,少帝与献帝的祖母。
灵帝死后(189),何、董两代外戚争权。大将军何进,杀骠骑将军董重(董太后之侄),何太后又杀董太后,对外宣称为忧死。
何进遂举兵围骠骑府,收(董)重,重免官自杀。(董)后忧怖,疾病暴崩。--《后汉书皇后纪》
董太后虽然被安以“忧死”的名目,实际死因,天下皆知。
董卓上洛(189),因为与董太后同姓,便痛斥何后“逆妇姑之礼”。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董)卓复大会群臣曰:“(何)太后逼迫永乐太后(董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献帝纪》
妇即儿媳,姑即婆婆,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董卓又说“董太后暴崩,众论惑焉”,讲的也是隐诛之事。
董太后的具体死因,在《后汉书》中也有线索可寻。
今日所见的《后汉书》由两部分组成:
纪传部分是南朝范晔删改众家所撰;
而志的部分,则是西晋史家、宗室司马彪所撰。
因此《后汉书》中往往会出现前后相悖的记载。
此外,司马彪还曾写过《续汉书》。
比如《后汉书何进传》(作者范晔)称董太后“忧死”,但《后汉书五行志》(作者司马彪)则称董太后“被逼自杀”。
首发&:塔>-读小说
(何)皇后摄政,二兄(何进、何苗)秉权。谴让帝母永乐后(董太后),令自杀。--《后汉书五行志》
可见范晔与司马彪,实际是在用不同笔法、记录同一件事。
这也可见“忧死”往往等同于“幽死”。
(2)荀彧
荀彧被曹**杀(212),是史家公案,无需赘言。
然而西晋初年,由于荀彧子孙满门朱紫,因此陈寿不敢提及昔日曹荀恩怨,只好遮掩为“荀彧在寿春县疗养期间,因忧愁而死”。
太祖军至濡须,(荀)彧疾留寿春,以忧薨。--《魏书荀彧传》
实际《魏氏春秋》与《后汉书》,均言之凿凿,称曹操授予空器,荀彧被逼自尽。
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魏氏春秋》
仔细揣摩陈寿的书法,荀彧“以忧薨”之后,曹操“明年遂为魏公矣”。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荀彧忧死)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魏书荀彧传》
“遂”字用得极妙!
如此行文,可谓巧妙之极,将曹操“小人得志、大仇得报”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也可见所谓忧死,指代何物。
当然了,曹老板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打仗再也不像原来那么顺了。
(3)糜竺
糜竺东海巨富,也是刘备集团的创业功臣。
昔日(196)在广陵海西散尽家财,资助兵败困顿的刘备,借此发迹。
然而随着竺弟糜芳叛迎吕蒙(219),南郡失守,关羽败死,糜氏家族遂一夜间沦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刘备对糜竺的处理方式十分妥当,首先称“兄弟罪不相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之后,刘帮主让糜竺参与劝进大业,名列群僚之右,班次仅在太傅许靖之下,算是维护了君臣佳话。
(糜)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蜀书糜竺传》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上言(劝进)。--《蜀书先主传》
然而,刚刚完成劝进的政治表演,糜竺便立刻“愧恨忧死”,可谓死得恰到好处。
(糜)竺惭恚发病,岁馀卒。--《蜀书糜竺传》
其实从情感上说,刘帮主绝对不想诛杀糜竺;
但从利益上说,关羽身后的荆州将校,刘帮主不能不加以安抚。
考虑到刘备处死刘封(不助关羽)、诸葛亮处死廖立(骂辱关羽)等一系列举动,可知糜竺“忧死”,也实在是迫不得已。
竺子糜威、威子糜照,依然被蜀汉集团重用(详见《糜竺传》),大抵可以视作对糜氏的补偿。
曹、刘都黑了一遍,孙十万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4)陆逊
陆逊被孙权隐诛,史有明载。
即“孙权多次遣使责让,陆逊愤恨忧死”。
(孙)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吴书陆逊传》
孙权这种露骨做法,已经不是“全隐”,而是“半隐”。
即喝令陆逊自杀。
“遣使责让”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逼杀写法。从两汉相关记载来看,皇帝派遣使者登门责备大臣,往往是“劝大臣自杀”的同义词。
大臣受谴之后,如果不肯立刻自杀,使者便要坐在府门等着苦主自尽。
如果大臣坚持不肯自杀,皇帝甚至会替大臣办葬礼,所谓“活丧”,使人颜面尽失,生不如死。
典型例证就是西汉文帝逼杀其舅薄昭,便使用“活丧”的侮辱方式,最终薄昭自尽。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昭)乃自杀。--《资治通鉴》
以《陆逊传》记载的“孙权累遣中使责让”来看,陆逊最初应该是不肯自杀的,因此孙权才要不断派出使者,络绎不绝地逼迫其自尽。
最终,孙十万达到了使“陆逊愤恚致卒,家无馀财”的下场。
陆逊之死的直接原因,在于功高震主。
孙权年迈之后,对权臣深为忧虑,不仅屡次发动巨案清洗大臣(暨艳案、吕壹案、二宫案,二宫即南鲁之争),而且连张昭这种年迈体衰的老朽都不肯放过。
陆逊比孙权还年轻一岁,自然成为孙权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唉!悲哀啊!
下一章,咱们先不提这些阴暗面,继续聊袁绍麾下两大阵营之事吧。
这些东西…太致郁了!
历史如皮革一般,光鲜亮丽的背后,丑陋不堪!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光鲜的一面,对照丑陋的一面,反而更可以使我们心生警惕,也更能起到知兴替的作用。
唉!
虽然云某曾为此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