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汉末雄风 > 第三章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下

第三章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下 (第2/2页)

此时,尚未得到消息的伏完夫妇,同样焦急无比。

出于避嫌考虑,伏完不好派人盯着宫城。

敢肆无忌惮守在百子坊外等候消息的,惟有赵旻一人。

此刻见赵旻母子赶来,伏完当即挥退仆客,并令亲卫看守后院院门。

赵大娘还是老风格…

其人先不说话,而是令婢女取来木椟,笑吟吟地将其打开。

只见其中,是一对明晃晃的硕大夜明珠。

这时其人方才笑道:“恭喜伏公!恭喜樊夫人!皇后喜得龙凤胎!区区薄礼,聊表寸心,不成敬意。”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夜明珠是常山赵家传家宝,传自于老祖宗赵佗。

赵大娘确实大方。

饶是伏完出身琅琊郡望伏氏,樊夫人出身南阳大族樊家,也未曾见过如此品相、且成双成对的夜明珠。

樊夫人正欲推辞不收,伏完却呵呵一笑,将木椟接了过来。

“如此,弟便笑纳此厚礼。恭喜嫂夫人!”

【作者题外话】:谯沛系老乡,是曹操在宗族、外戚夏侯氏之下最为倚重的团体。

不止是曹操,三国汉季军阀,皆是如此。

袁绍重用河北名士(尤其是韩馥系旧人,清一色的河北出身);

孙权重用江东豪族(朱、张、顾、陆、虞);

刘帮主贵荆楚名流、刘后主擢川蜀才俊,皆如此类。

塔读@^>

其人归降曹老板后,侍立终日,累官至武卫将军,典宿卫。

许褚麾下谯沛剑客百余,为将军者十余人,校尉、都尉者百余人。

沛国丁冲,丁仪兄弟之父。

丁冲官至司隶校尉,监察百官,显赫无比。

沛国武周,下邳令,负责监视青徐豪强臧霸。

臧霸数次亲自拜谒武周,恭敬有加。

沛国文稷,淮南三叛之一的文钦之父。

建安中其人为骑将(很可能是虎豹骑中的将领)。

魏讽案发,曹丕夷灭数千家,文钦亦坐下狱,以谯沛老乡,得免。

沛国桓范,建安末年入魏王幕府。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世界上讨好活人的事儿有之,讨好死人的事儿则闻所未闻。

刘备一介客将,敢在主君刘表面前公然驳斥名士许汜的面子,而且话说得如此刻薄、不留情面,足见刘备性情至真。

哈哈!

咱们甚至从字里行间中,能隐约看到刘备当时的满面怒容。

刘备骂许汜,这是替亡故至交陈登两肋插刀。

陈登之所以不追随刘备亡命天涯,不是其人不讲义气,而是陈登实际割据徐州南部,他身为老板,不可能抛弃下属任性胡为。

也正因此,陈登才死得极为蹊跷。

注意:陈登死时,还不满四十周岁!

赵旻做为后世人,其人卫府中能等级森严、人人肃然…

那才叫有鬼呢!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苟哥是腹黑,是爱默默吐槽,但不是残暴。

赵大娘送明珠,意味着她已经认下自己的一对孙子孙女。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我们来看看袁绍“胁夺冀州”始末。

韩馥遭到袁绍迫害,根本原因是他的政治立场问题。

导火索则是他在初平二年(191)与袁绍的军事对抗。

彼时“讨董之战”已经一年有余(190-191),袁绍与韩馥一起回到邺县,图谋后计。

二人还招募曹操“参与劝进”,曹操“笑而恶之”(注意,这是曹魏史官美化之言,曹操当时是袁绍属下,他敢放个屁试试?)。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魏书武帝纪》

上面这段,诸君只要笑笑当放屁即可,因为只有第一句话逗号前是真,后面都是扯犊子。

塔读@^>

袁绍在逆境下,致信公孙瓒,邀请他南下冀州,夹击韩馥。

其人同时派遣郭图、张导、高干、荀谌四人赴邺县游说韩馥,劝其投降。

袁绍使张景明(张导)、郭公则(郭图)、高元才(高干)等说韩馥,使让冀州与绍。--《英雄记》

(袁)绍乃使外甥陈留高干,及颍川荀谌等说(韩)馥。--《后汉书袁绍传》

这四位使者的身份十分值得注意。

张导出身司隶河南,是钜鹿太守;

高干出身兖州陈留,是袁绍之甥;

郭图与荀谌,则出身豫州颍川,与韩馥为“乡里”。

在游说活动中,郭、荀二人,无疑是核心人物。

按《后汉书》记载,正是在荀谌的游说下,韩馥才违心归降。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荀)谌曰:“勃海虽郡,其实州也……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太山也。愿勿有疑。”(韩)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计。--《后汉书袁绍传》

荀氏、郭氏与韩氏俱出自颍川,有乡党之交。

韩馥在冀州牧任上,也曾多次遣使赴老家招募乡亲,荀彧等人均在受募之列。

会冀州牧同郡(指颍川)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荀)彧独将宗族至冀州。--《魏书荀彧传》

韩馥以“豫州人”的身份牧冀州,需要制衡河北豪强,因此便离不开“乡亲”的帮助。

袁绍派遣韩馥的“乡亲”前来劝降,对韩馥的心理打击不言而喻。

韩馥“伏膺儒教”的弊端,此时也显露无疑。

他对冀州的主战派说:“我是袁氏故吏,才干又不如袁绍,因此让位,符合先贤的要求。”

这实际是君臣伦理的体现。

(韩)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魏书袁绍传》m

首发&:塔>-读小说

韩馥归降后,并未得到袁绍的礼遇,虽被授予“奋威将军”的虚职,但“无所统御”,成了政治吉祥物。

(袁)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韩)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后汉书袁绍传》

如此一来,韩馥的悲剧便不远矣。

以上说明什么?

说明在汉末丧乱的大环境之下,皇权世俗化、士大夫家族化、郡国本位化,逐渐取代了两汉大一统的固有格局。

也因此,才有了浓墨重彩、血腥之中透着浩然英雄气的汉末三国历史!

下一章,咱们继续讲韩馥的悲剧、袁绍两大阵营的由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