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宵小沐猴冠,英雄抖虎威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汉末雄风!
当赵旻率军行至许都皇宫正门附近时,因吃瓜人夹道围观之故,其人麾下骑兵已绵延数里,可谓风头出尽。
杨彪远远看到这1幕,好气又好笑之余,对大笔袋赵旻高喝:“卫将军之责乃戍卫天子,请卫将军速速救驾!”
两汉时,卫将军掌管禁军,其主要职责确实是戍卫天子。
赵旻无奈地指了指4周的吃瓜百姓,表示非自己不为,实乃不能也。
具甲骑兵1旦加速…那就是人形坦克,真会闹出人命的!
所幸载两根粗圆木的马车就在赵旻身后,可尽快冲撞宫门。
赵旻好容易在人群中行至宫门前,1众头戴进贤冠、着玄色深衣的文官们早已等得不耐烦。
杨彪尚未来及开口,便有1名年纪与钟繇相仿、脾气却被后者急得多之人,迫不及待开口道。
“卫将军,逆贼而今正在宫门处,某等与其众痛陈利害,其众却毫不理会,卫将军速速攀梯入内!”
杨彪身旁的钟繇作揖道:“卫将军,此乃孔北海也。”
赵旻滚鞍下马,先向杨彪、钟繇2人抱拳,随即看向那身材中等、相貌平平、偏偏嗓门却极大的孔融孔北海。
赵旻躬身抱拳:“请文举先生稍安勿躁。家叔父今何在?”
这时,孔融身旁,1名颌下长须飘飘、相貌清俊、气质飘逸出尘的文官作揖道。
“君便为卫将军?某乃颖川荀文若也,久仰卫将军大名。”
其人虽微微躬身,但仍明显比孔融高出1头,可见其人身高至少有8尺(1米84)。
赵旻得知此人是荀彧,登时肃然起敬,同样躬身抱拳。
“幸赖文若先生神机妙算,此番旻方可侥幸于官渡获胜。旻不知先生当面,失敬!”
若非荀彧使出妙计,迫使袁绍与曹操提前决战,这场历史上打到神州历十月的官渡之战,在这个时空还不知要打多久。
2人同时站直,赵旻上前几步,行至荀彧身前。
1股芝兰幽香,自荀彧身上传来。
赵旻暗暗打量着这比自己略矮的大贤,只见其人丰神俊朗,气质超然。
荀彧也暗暗打量着这比自己略高的名将,只觉其人英武秀美,温润如玉。
年龄差出十余岁的2人,同时生出相惜之情。于是2人目光交汇,彼此凝视。
万幸鲁肃已返回陈留主持事务,否则其人1定会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然而,赵旻想的是:老子若得荀彧相助,天下重归1统可期!
荀彧的想法则是:天子与从文年龄相仿,余当自忠于皇汉之宗室中择1淑女,为从文纳之。
从文与汉室结亲,余心方可安也。然则…何人可为从文良配?惜哉!余独女已嫁长文矣!
不怪荀彧胡思乱想,因为这时代的士族豪强,都是靠联姻来拉近关系。
这是秦汉、中古乃至整个封建时期的文化。
舅姑成为公婆代称,就是因此而来。
然而,鲁肃虽不在场,但现场还有孔融这个急性子。
“文若,卫将军,你2人休要耽搁!天子今已被挟持!请卫将军速速攀梯入内!”
其人打断了荀彧和赵旻的对视。
赵旻向孔融抱拳道:“文举先生勿忧,旻之叔父今何在?”
杨彪插口道:“子龙已攀梯而入,卫将军速速救驾!”
1众进贤冠、玄色深衣之文臣,与1众鹖冠、绛色深衣之武臣,当然,还有无数吃瓜人,都看向这位传说中的卫将军。
赵旻朗声喝道:“何必攀梯?取圆木!”
几名极有眼力劲儿的军司马,早已准备就绪。
是以,赵旻1声令下,便有精悍骑兵抬起两根粗重圆木走来。
赵旻指向宫门,喝道:“破之!”
抬着圆木的骑兵,小跑着冲向宫门。
进城前便已披双铠的赵旻,则趁机解下刘氏冠换上兜鍪,并提起德胜钩上的长枪。
随着“嘭”1声闷响,不止宫门晃了1晃,便连众人脚下之地面,似乎都随之震了1震。
赵云的部曲,本就不缺给养,历经官渡之战后,他们皆被战争锤炼得更加剽悍善战。
是以,在他们抱着两根圆木轮番冲撞宫门之下,顷刻之间,便听到“喀喇喇”、“砰”之声响起。
随着宫门的门闩被撞碎,宫门轰然洞开。
赵旻冷冷地扫视门前人群,指着被撞开的宫门喝道:“若有宵小之辈心怀不轨,此门即为尔等前车之鉴!”
他重重哼了1声后,提起长枪,翻身上马冲进宫城。
在刘晔率领下,骑兵们也随赵旻杀了进去。
隐于人群中的某些人,被赵旻满含杀气的眼神扫过后,竟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噤。
见赵旻率军冲入宫城救驾,忧心如焚的文武百官们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赵旻踏入宫城后才发现,自己老叔赵云,率不足1屯部曲,正与对面近千虎卫在承光殿前的广场上对峙。
赵旻和老叔交换眼神后毫不停留,径直向正殿冲去。
赵云虎吼1声:“吾等大军已至,尔等还不速降!”
虎卫们见大股骑兵自宫门涌入,向自己1方包围而来,登时如临大敌般结起阵势,谁还理会单枪匹马的赵旻?
至于1身文官打扮的刘晔…则更无人在意。
行至承光殿高阶下后,赵旻对刘晔道:“子扬,依照你我之计行事!”
他对随行护卫的1队骑兵道:“保护好子扬先生!”
刘晔作揖道:“主公务必小心,若遇贼兵请速退至此。”
赵旻颔首后,便策马向殿后疾驰。
刘晔清了清嗓子,如1个业余谈判专家般高声喝问:“殿内诸君欲何求?”
赵旻懒得纠正刘晔的错误,摇摇头继续赶向殿后。
赵旻对许都皇宫毫不熟悉,绕至殿后时,见承光殿诸门皆紧闭,其人便有些犯愁。
他喃喃道:“戒备如此森严,不好苟啊!”
旋即其人用力拍了下脑门…其人戴着兜鍪,这1下震得自己脑袋嗡嗡作响。
臭不要脸的赵旻顾不得脑袋,径自向北驰去。
结果…
腹黑男冷笑不止。
这群宫中禁卫果然没经验。
后宫贵人们的住所,也就是百子坊,叛乱的禁卫居然不设防!
赵旻未在门口驻足,当即折向西而去。
趁着老叔和刘晔吸引叛军注意力,他必须找1个熟悉宫城之人,为自己指点迷津。
然而,叛贼声势如此浩大,此刻宫城内空荡荡,哪里还有闲逛的宫人?
不得已之下,赵旻骑马向湖边驰去,以期能找到1个因游湖而未来及躲起来的贵人、女官,甚至是宫中婢女。
苦心人天不负。
因职业生涯而练就出敏锐观察力的赵旻,在惊鸿1瞥之下,隐约发觉湖边1艘小舟中,似乎有1道人影。
于是其人驰至湖边,朗声道:“某乃奉天子秘诏讨不臣之卫将军赵从文,方自官渡赶回,救驾来迟,不知哪位贵人在舟内?可否现身相见?”
言罢,赵旻忍不住默默吐槽:
曹老板对皇宫渗透得真到位!傻子都能猜到,宦官们和禁卫们是1伙的!万幸宦官们还算明白。
赵旻至此已想通,为何叛军未控制后宫:因为宦官们不允许。
如此看来,叛变的虎卫们目的简单明确:自保!
刘协对他们1定已恨之入骨,若曹操兵败身亡,这些虎卫焉有命在?
赵旻复又摇摇头,推翻了自己的推断。
不对!杨彪、钟繇和荀彧1定已劝降这些虎卫,刘协想必也已承诺对前事概不追究,否则这些禁军不会仍在宫中任职。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本已向刘协效忠的禁军,为何又突然叛变呢?
赵旻暂时无暇细思,见那人仍不肯现身,他温言道:“某有1计,可救天子,但需贵人相助,还请贵人现身相见。”
他再次等了片刻,正欲再开口,便见1名女子优雅至极地自1艘小舟中站起身来。
赵旻定睛1看,登时5味杂陈。
孔融的形象,实则与演义颇为不符。
咱们聊1聊孔融,下1章再聊甲胄。
孔融是孔丘苗裔,以“文才高茂”着称于汉末3国。
对广大吃瓜群众而言,孔融往往与“让梨典故”勾连在1起;其文学地位反倒不显。
就其生平履历而言,孔文举不宜被单纯视作“文人学士”或“门阀权贵”,其个人标签更倾向“流亡军阀”。
以地位考量,融与曹魏的华歆、王朗,孙吴的太史慈,蜀汉的马超等人相似。
换个角度看,论武略,孔融并无超、慈之勇;论文采,孔融虽略胜歆、朗,却无此3人的“机鉴通达”。最终因言获罪,身家夷灭。
孔融在地方割据8年(189-196),历经初平、兴平、建安,属于3国汉季最为凶暴混乱的时期。
在青州割据的8年间,孔融昏悖放纵,1无可取,完全不见高门豪族的体面,反而更类似“宠信商贩庸儿”、“贬抑地方门阀”的幽州集团。
孔融早年经历,诸如“坐上让梨”、“巧识李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乃至“兄弟争死”的轶事典故,诸书多载,不再赘述。
《续汉书》、《后汉书》、《9州春秋》、《世说新语》等典籍,对孔融早年形象有详述,文多不载。
孔融发迹、外镇州郡,是在中平6年(189)董卓上洛后。
融以家世被司徒府举高第,得以出任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之后山东大乱,群雄蜂起,董卓遣孔融出青州,为北海国相。
考虑到孔融迁北军中候,在职3日即迁虎贲中郎将,随即出镇青州。可知有其必然背景。
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3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后汉书卷7十-孔融传》
所谓“以忤卓旨”,实乃为尊者讳,后文详述。
北军中候是典5营校尉的要职,秩阶虽低(6百石),权势却显赫。汉制,中军分南北军,北军中候监管的5校尉营,与刺史监管郡守相类似。
注:刺史初置,秩6百,郡守秩2千。北军中候秩6百,5校尉秩2千。
在地方割据势力的“领军”“护军”制度成熟完善、取代南北军之前,北军中候无疑是显职。出任此职者,必然被卓所亲善。
继任北军中候应是刘表。表彼时为卓所信重,使镇荆州,牵制屯兵南阳的袁术与孙坚。
(表)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魏书6刘表传》
而孔融在北军中候之后担任的“虎贲中郎将”,本是灵帝末年袁术的职位。而2袁是董卓死敌,人所共知。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司空逢之子也。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后汉书卷7十5-袁术传》
从孔融的仕宦履历看,其无疑是董卓所亲善信任的朝官。故使出镇地方,以为藩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