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冒雨送葬 (第2/2页)
“厉害!”华耀由衷之言。
“没想到,你还对汉时的葬礼感兴趣。”
“帝王将相的丧葬礼制也是文化、文明,小统当然感兴趣。不只是小统感兴趣,许多位面的观众都很感兴趣。”
上次带他们看了陪葬品后,他们让小统找机会顺点作打赏呢!可是小统不敢违规,又找不到规则的漏洞。只能对他们抱歉。
哗啦啦…劈哩啪啦…轰隆…
华耀顶风沐雨,听雷惊电,心情矛盾的在马车的摇摆中观景。
看看自己,再看郎卫们都已经完全成了落汤鸡,慨然他们的辛苦劳累之余又不免庆幸。
虽然自己坐马车也湿了身,但特别庆幸长姐(太后)不用跟着去送先帝落葬。
不然,一会儿她该有多狠狈。到了陵前,是皇帝也怎么都得在雨中行礼跪拜的。
再说,大家都出宫了,有她在皇宫中作镇让人无比安心。谁知道王甫、候览等人有多少不被人知的暗里亲信?谁又知道他们是否会出击报复?
反正他们应当也知道,先帝落葬后,后续的调查处理肯定会扯出萝卜带出泥,一拉一长串的。
华耀这个皇帝绝对是要借太监和他们的亲信立威,借抄家而充一充国库,同时,明面上也算拉笼示弱士族党人。
毕竟,皇权弱,士族强。他只希望明软暗硬,外柔内刚的能够将大汉慢慢引导上康庄大道。
也不枉他特意到此,又颇费波折的占了刘宏之躯。
~~~
长乐宫,华昭易容的窦太后遥遥目送着一队人马在雷雨中启程,前行,心里同情地乱想:桓帝的老臣们要遭罪了。
按窦妙的话说就是他生前不让人日子好过,死了也不让人安心。
幸好,无论怎么折腾,这也是最后一次了。希望阿耀这个孝子年少的身体能够挺住。
挺住了,说明他的身子骨好了许多。咱就要开始帮他淬体,洗髓伐骨,教导他修炼。
另准备有一场机缘送他,算是还了他曾经送我炼妖壶的情意,也是要了结因果。
华昭最后望一眼还乌漆嘛黑的天空,甩袖背手回去翻阅窦妙以前的一些宫事记录文牍。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她当一天太后也为弟弟管理好一天皇宫。爸爸妈妈不在,我这个长姐只好如母的照顾他。
仔细辨认翻看那一张张言简意赅记录事件的竹片,纸片,丝绢布帛,她不禁抚胸喟然长叹:
“民物唯艰。怪不得古人以文言文记录事件,真是为了节约材料的书(刻)写。
幸而我前世文言文过关,又很爱看繁体版本的书籍,不然,漫游到古代位面就成了文盲。”
~~~
华耀领着人马前行,忙忙叨叨一个半时辰,送葬队伍终于在吉时到时准点在山陵前集合了。
山陵前面,太常令、太史令在太乐令指挥乐府敲锣打鼓又击钟的音乐配合下念祭文,宣告先帝桓帝入地宫落葬。
十五个抬棺椁的大力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挪入地宫。
肃穆哀伤的音乐,带孝的皇帝和宗室子弟们的泣咽,三个长公主的悲号、宫女们的哀呼形成了葬礼特有的氛围。
朝臣们也是一个个的面目肃然凝重哀伤,在垂着眼皮想事情。
他们的心思全都不在先帝落葬、皇室悲痛的无关之事上。
袁司空一家子到底去了哪儿?一公、二卿、二郎中,三议郎,不知道多少个五军营的兵士和羽林虎贲郎卫,怎么一个也不见?
昨晚的兵士们可没有一个进入皇宫。且聚众在宫门闹事的大将军也只是降职罢了。
兵士们反倒以护卫皇宫和陛下的借口而被嘉奖。不仅兵士有赏金可拿,士官们还官升了一级。
他们仔细寻思,虽然感叹小皇帝的处事手腕有理有节,但是放过了大将军始终是一隐患。
不过,这些与袁家应是无关。
昨晚除了南宫、北宫有乱,朱雀门外有动静,但两个将军都是士人中的名流,虽对峙但克制。城内的其他各处似乎没有祸乱?
他们是失踪?还是不敬先帝?不尊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