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汉末之我来了 > 第十七章 初露锋芒

第十七章 初露锋芒 (第2/2页)

第三,需要老天爷赏饭吃,就是风调雨顺。

那么,世上又有没有在不风调雨顺的时候,除了已知的水渠等水利设施,还有没有能够帮助收获更多粮食的工具呢?”

华耀缓了口气,扫视了大家一眼而沉稳道:“办法肯定是有的。华夏民族自神农氏尝百草以来,一直在不断努力从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麻、葛、药材等等。”

想着永留心中那位伟人的豪言壮语,“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他挺直背脊,缓声背起了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华耀慢慢自宽袖里(储物袋)取出几十张图纸,对堂下微微一笑而言道:“先父曾言,书乃是先贤们给咱们这些后辈的文化、文明传承,咱们不能辜负。

朕是个听父言的孩子,真的自小就相信,书中真的什么都有。”

说到此,他沉声呼喊道:“大司农何在?永乐少府何在?”

刘宽和许训先后手持笏板跨步出列,同时低头应声:

“臣在!”

“臣在!”

“这里有几种农具图纸,乃朕习读《墨子》和观摩农民使用直辕犁劳作,又见得马车行驶、车轱辘转动等等日常而深思研习,或改良或制作的农具。”

“另,改良培育种子的问题,朕也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已经教给了解渎亭里的农民。那个,虽然成功不易,但也可以慢慢去做。”

“朕认为,无论甚事,难或不难,都需要人着手去施行,去努力,最终才会有成果。

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

这样,咱们以后方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些有益的,让他们赞赏不已的传承。”

华耀说到此,让中礼官将一摞几十张图纸传下去给大司农和少府阅览。

“前几张图纸为曲辕犁的整体形状和各构造配件的形状、规制尺寸。

另外的几十张为灌溉的几种水车的形状,各配件制造的规制尺寸。

朕已经让候府里都制造出来试验使用过了的,曲辕犁相比使用的直辕犁,功效更优于三倍或以上。

而水车乃是新制农具,可以将水从低处运送至高处。朕本预备今年春耕时在解渎亭试用的。

今,少府和大司农合作安排下去,让各州、郡、县匠作坊制造出来,或卖或租给庶民们使用。

价格不必太贵,朕已经计算过了,每架犁三百五十钱左右,不得超过三百九十钱。

每架水车的售价五百钱左右。上下浮动在二十钱之内。”

华耀想想又道:“此,算是朕登基给予大汉天下子民的恩惠,尔等不得违逆朕意。”

“喏。臣等遵奉圣意!”朝臣们还没看到图纸,不知道代表了其什么,少年皇帝有此要求。他们当然是先答应了,有什么以后再说。

刘司农和许少府接过图纸来已经仔细看过,顿时都能看明白有了它们将会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人惊奇皇帝好读《墨子》和《农家》,好奇技工巧之余,对视了一眼又复杂地望望少年皇帝冠冕下朦胧的稚嫩面容,再看一眼太傅和大将军等公卿们…

他们倒是一如既往地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练沉稳的狐狸样。

这种大事,皇帝陛下居然没有跟谁商量过就在他人生的第二次朝会,第一次发言,在朝堂上直接宣告并拿出来使用。

这等于扔了个炸雷,这里面的利益…让他和少府都很为难。

而窦太后此时在珠帘后却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大汉自孝武帝后治国的基调都是以儒家为本。

小皇帝在朝上表示他自己喜欢墨家,农家,他不需要拉拢士族?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可,他此举改良制造出的农具,若真能如他所说的创收,提高土地产出…那功德,获得的支持。

朕…当如何?

“帝国之治,农耕为本。春耕关乎国本,关乎天下万民的生死存亡,更关乎咱们的大汉能不能长治久安。”

华耀并不关心太后此时乱七八糟的想法,也不觉得天下士族暂时会对他这个皇帝怎么样。

他们都是现实的很的势力眼,以家族利益和自己的声名为重,必定会持续观望一阵子。

他俯瞰堂下众臣,缓慢而郑重地言道:“诸卿肯定比朕这个少年更懂农本的重要性。

朕相信,有了朝上诸卿的努力协作,现在又有了优良农械器具的辅助,大汉能够一年比一年的更少一些饥民、难民、流民。”

想到大汉这时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想到后面多年的天灾人祸,华耀的脑袋更疼,感觉肩背上压着的大山也更重。

皇帝不好当,帝国不易治,万民难以养!

唉!

“退朝吧!”他看向右侧,示意礼官出来主持朝礼。

中礼官站出来高声喧告:“时辰至,退朝!”

华耀依旧挺拔端立,目送文武朝臣们依次转身退去,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背影。

注意到他此举的朝臣心里都在高兴的寻思:陛下对臣等真有尊重之心。

华耀则转身扶起太后,一边朝殿后走,一边在寻思,不知道他们是去哪个宫殿办公?

尚书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