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繁文缛节的传统婚礼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半岛娱乐从请回答1988开始!
第392章繁文缛节的传统婚礼
2月4日。
金启轩与李知恩举办传统婚礼的当天。
天刚蒙蒙亮,金启轩就被金钟国给叫起来了。
明明是金启轩的婚礼,他这个舅舅反而是激动的一夜没睡。
另一边,李知恩的情况与金启轩相差无二。
基本都是同一时间起床,盘头、编发、戴冠、化妆。
困的她是频频点头……
六点整。
金启轩更换上了米歇尔亲手为自己缝制的传统婚服。
接着,便跟随家人们前往宗家祠堂祭拜祖先。
七点五十,一行人乘坐私人飞机前往济州岛。
十点整,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预定酒店出发前往婚礼举办地,也就是李知恩外婆家。
前往迎亲队伍分为三段。
走在最前面人员手捧着用红包巾包裹的木雕大雁。
中间这段,则是金启轩这个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后面有一些随行人员。
后段则是老金家的长辈们,也被称为上客”或者“上宾”。
十点二十。
迎亲队伍热热闹闹的抵达。
这时,李母上前,在金启轩骑乘的马下放一条麻袋。
金启轩下马时第一脚,必须踩在这个麻袋上。
麻袋里装的是稻谷之类的粮食,意思是新郎新娘婚后稻谷满仓,生活富裕。
待金启轩下马后,把带来的“木雁”、婚书、礼物等交给老李家的人。
接着,李母将老金家一行人请进房间内。
而金启轩则在此时戴上了纱帽,也就是新郎官的帽子。
随后,便是奠雁礼。
主要就是用木雁。
因为“奠雁”中的“雁”在古代是“一旦配偶,终生不改”的忠贞象征。
奠雁礼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方法,金启轩这里采用是的最简单。
金启轩将木雁放在主礼厅的大桌子上,并先后推三次木雁。
同时,还要依次朝着坐在对面的李知恩外婆、父母以打躬作揖之式行礼。
对方在回了礼后,这奠雁礼就算结束了。
接着,金启轩便前往李知恩所处的偏房。
说起来,这个偏房就是为了这场婚礼提前搭建的。
要不,原本的平房根本整不了这些繁文缛节。
在院子里。
金启轩得先用弓箭对着她房间的四个角落各射一箭。
当然,箭头都是用棉布等包住的。
寓意着帮新娘驱除“鬼神之气”,也有驱除邪气的意思。
这时,李知恩的房门打开。
金启轩也在李家一位长辈的引导下,进入房间。
李知恩的传统婚服跟金启轩都是配套的。
此时的她,俨然一副朝鲜时代新妇的打扮。
除了脸颊两侧与额头有三个红纸做的胭脂有些怪异外,其余的倒是都挺符合金启轩的审美。
特别是李知恩头上戴着的精心制作的簇头里。
说白了就是假发。
这个假发,会把头发和种种饰品编织在一起。
做好后,重量足足有二十多斤。
这要是换个身体差点的,估计顶着它走完流程都挺费劲。
虽说,两人已经在一起生活了许久,但他还真没见过李知恩如此装扮。
“别看了,傻兮兮的。”
被金启轩直勾勾的眼神看的有些害羞,李知恩嗔怪道。
“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在看你?”
“你!”
李知恩一时语塞,羞怒道:“大喜的日子,别逼我揍你!”
“……”
金启轩也没再皮,老老实实的以公主抱的姿势将她抱在怀中。
按照习俗,新娘在出房门直到上轿前,脚是不能沾地的。
所以,便有了“抱新娘”的习俗。
感受着突然腾空的失重感,李知恩双手环抱着金启轩的脖子,把头埋在他的怀里。
虽说两人早已“坦诚相见”,但多少还是有些害羞的。
特别是门外还有一大堆人虎视眈眈。
将她抱出来还不算完。
要按照阴阳五行的原理,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转三圈。
在这之后,金启轩还要抱着李知恩走出大门,将她放入院中的花轿内。
接着,金启轩要骑马跟随,按照来时的路线再走一遍。
这叫做“周行”。
寓意着以后新娘能够重视婚姻,不出家门,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当然,这只是一个寓意。
真要这么做,李知恩还不得疯了……
十一点十分。
迎亲队伍“二次”抵达。
此时,李家院子里,已经摆上了宴席。
而下一项,便是重中之重的行拜礼。
金启轩牵着李知恩的手,缓缓走进主礼厅。
此时,老金家和老李家的长辈们已经按照主次,坐在了主礼厅的左右两侧。
而正中央,则是放着一张案牍。
上面摆放着祭祀用的酒、大枣、大米等。
案牍前面则是一张席子。
金启轩与李知恩便跪坐在上面。
按照婚俗,两人要先进行三次祭礼。
第一次是“初献”,第二次是“亚献”,第三次是“终献”。
在每次祭礼时,两人都要双手交握,先行两个大礼。
然后,再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行八个敬礼。
三次祭礼后,便是向双方的父母行大礼。
不过在向双方父母行大礼之前,还有刘在石作为司仪念的祝词:
“乾坤定矣,钟鼓乐之,琴瑟在御,比翼双飞,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祝词念完后,金启轩与李知恩再行“九拜”之礼。
所谓“九拜”,就是跪拜九次。
行完“九拜”之礼后,两人再相对而拜,这被称之为“对拜”。
至此,拜堂礼成。
“新郎新娘,沃盥入席~!”
听到刘在石吆喝,金启轩与李知恩立刻起身走到一旁,用放在盆里的清水各自洗了下手,又坐回席子上。
“新郎新娘,同牢合卺~!”
合卺礼,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交杯酒。
卺,是一种匏瓜,俗称苦葫芦。
可剖成两个瓢,以线连柄,柄道一孔,像一只笙。
又,卺与匏,长期混用,已经合而为一。
匏瓜剖则为卺,倒水饮酒,伏即为匏。
所以,以其瓢凹凹相对,也叫做合卺。
而刘在石端上来的,是一个被切成两半的葫芦。
估计是为了应景,特意找的。要是真按照古代婚礼那样,用个青铜器……
金启轩拿起一根葫芦藤上仅连着两个瓢的葫芦,先是各自饮了半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