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 259 真有虫子

259 真有虫子 (第2/2页)

太子妃听了,很是赞同,甚至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一面,对朱标说道:“以前我问镜静,为何他们还没有孩子?然后从镜静那边听到了什么前七后八,那时候我不懂,但是今天看了一凡的书,就觉得好有道理,都能对起来了!”

朱标听了,主要是惊讶,对未知东西的好奇,便和太子妃沟通了起来,就这么沟通了大半夜的生育问题。

第二天天一亮,朱标就在太子妃的帮助下,查看自己生产出来的虫子。

还真别说,但朱标看到显微镜下真得有动的虫子之后,哪怕已经有心理预期了,也还是震惊了半天。

然后他才带着张一凡的书,去朱元璋那边汇报。

这时候,朱元璋早已在处理政务了。因为他这段时间很关心科举的事情,便召了太子李善长等人在问话,有关音标和简体字在各地的情况,见到朱标带着一大叠书过来,便立刻中断了说话,带着一些好奇问道:“这是什么?”

昨天才吩咐儿子去向女婿要他的学问出书,自然不可能想到这些书,真是他要的书。

李善长不明所以,只能是旁观而已,等皇帝再找他说话。

朱标听到他爹的问话,便吩咐身后的几个内侍,直接把手中的书籍呈送御前,然后同时回答道:“父皇,这些就是一凡的那些学问,他在辽东战事期间就抽空写好了的。”

朱元璋一听,顿时吃了一惊,看着那么多的书摆在他的御案上,不由得说道:“这得抽多大的空才能写出这么多的书?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自然不知道,张一凡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做学问,而是默写而已。

边上的李善长听到了,不由得瞳孔一缩,这真得让他非常震惊!

辽东之战,打得那么漂亮,战果那么大,作为策划之一的张一凡,该是把心思都花在辽东战事上,确保辽东战事的大胜,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结果没想到,张一凡竟然还有心思做其他事情,写了那么多本书。要知道,这些学问,大概率都是张一凡自己悟出来的学问,写写改改,最后才成书是不可避免的。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李善长可不会认为,能呈送御前的书,会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

这一刻,李善长感觉到的是,那个柳家村的小子,在学问方面,真得是如同泰山一样,压在他的面前,哪怕他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也只有仰望的份!

说实话,对于这种感觉,李善长还是想挣扎一下的,便向朱元璋奏道:“陛下,大驸马的学问,想必是极好的,不知可否一观?”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随手从面前几堆书中捡起几本,让内侍转给李善长,同时说道:“李卿就算不说,朕也是要给伱看看的。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说到这里,他又吩咐身边的轮值太监道:“传旨,让翰林院的那些官员都过来,替朕看看这些书!”

翰林院那边是大明朝最顶尖,最聪明的一批人,要他们也来把把关,确保没有问题,那样才好让天下子民都学习。

李善长的才华,朱元璋也是认可的,既然在,也刚好让李善长也是看看。

此时,殿内的几个人,都不管其他,先看张一凡的这些书了。

然后,毫无意外的,不但是李善长,还有朱元璋,他们自觉自己才华不错的,也都根据手中数理化等的分类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抓瞎了。

上面的每个字,他们都是认识的,可是组合到一起之后,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更不用说,还要提意见了。

当然,算术方面,浅薄的那些,还是会懂一点的,但关键是,张一凡用上了阿拉伯数字以及各种符号,他们这些人没接触过的,就只能是连猜带蒙的了。

因此,每个人看了之后,都假装在认真地看,不说话。

大殿内,很是安静。

没过一会,翰林院的人都赶来了,于是,人手一本继续看。

过了好一会之后,还是朱元璋开口说道:“这些书上的内容,都是真得么?”

其他人假装在思考,并没有人回答,但是朱标却开口说道:“父皇,一凡的学问,都是格物学,基本上都有事实依据的!”

听到这话,忽然有一个人惊讶地说出声道:“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听到说话的声音,众人抬头看去,就见一人一手捧着书,一手用手指着,在那用非常诧异地表情说话。

或许是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这人连忙向朱元璋告罪,然后解释道:“驸马在这书中所言,太过匪夷所思,该是不能当真!”

李善长自然认得说话之人乃是乐韶凤,这个人,说话可不会大惊小怪。

因此,他心中当即一喜,连忙问道:“驸马说得是什么事情?你且说来听听?”

朱元璋也是好奇,想要知道,便同样吩咐道:“说出来让诸卿都听听!”

在场的这些人,也就朱标还是坚信,自己妹夫的学问是经得起考问的。至于其他人,有不少都有欣喜之意,发现大驸马学问中的不足了。

当然了,这种欣喜,也只是掩藏在心底的。

此时,乐韶凤得到朱元璋的旨意,便没有犹豫,当即念了出来。

简体字的推广,就由他的份。因此,这些简体字他自然都是认识的,读出来没有什么难度。

结果,他这一读出来,果然就见朱元璋等人,皆是摇头,显然也都是不认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