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绣春光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本末倒置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本末倒置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绣春光!

尹原后来干脆直接坐在一边看蒲绣绣刺绣,一边看还能一边问。

“该绣小花了,”尹原托着下巴问,“这时候该用什么针法?”

“我打算用珠针,”蒲绣绣正面出针,起落针距离非常短,“在第一次起针的地方前面起针,折回第一次起针的地方落针,以此类推。”

“再次起落针距离必须相等,修好之后就像整齐排列的一串珠子似的。”

这种针法常用语绣小花或者单线条,来增强装饰的美感。

到绣动物身上斑纹的时候,尹原猜也猜到了:“这时候要用盖针了吧?”

“对。”

盖针可以表现走兽的翎毛,也是在掺针的基础上发展来的,首先用掺针或者其他针法,把物象的基本颜色绣出来,然后根据斑纹的色彩和部位,加绣一层,湘绣大师们把它分为两种绣法,层盖针绣法和点盖针绣法。

“先绣底层,这里适合稀一点,色彩不要绣足,然后按照色彩层次,再在底层上一层层加绣,逐层衬托出阴阳浓淡,针脚长短参差不齐、层层分明,劈线也要非常细,绣出来之后才能又平又薄。”

“这是层盖针。”

“点盖针的丝线只能是一丝半丝,针脚要求又短又密。”

最近蒲绣绣主要在研究和琢磨的,都是双面全异绣。

基础绣法,尹原跟着蒲绣绣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他现在对双面绣非常感兴趣。

但当然,这也是最难的。

双面绣也叫两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个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但是具体图像却完全不同。

“双面绣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尹原问。

蒲绣绣想了想,才说:“其实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苏州瑞光塔第三层塔心窖穴出土过一块北宋地罗草纹刺绣经袱,正反两面都没有线头和线结,花纹都一样,但是在两叶交接的地方有跳针,算是双面绣的前身吧。”

以前双面绣更多是日用品,比如经帙、手帕等等,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双面绣经过钻研改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基本上都是国家的礼展品了。

“湘绣运用双面绣开始得早吗?”

“对湘绣历史来说,也不算太早了,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hUN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刺绣研究室的周金秀老师等等刺绣艺人门,研究在透明的尼龙纱绸上藏针隐线的方法,让表现现代绘画的双面绣获得了成功,在这个基础上,又在70年代末的时候研制出了双面异色绣和双面异物绣。”

蒲绣绣把她之前绣的《花木兰》取出来,又打算补绣一点了,刚好给尹原讲解:“师父以前教我双面全异绣的要领,第一点就是修的时候要把线尾剪齐,从上刺下,再在离针二三丝的地方起针,把线抽剩一点线尾,下针的时候把线尾压住,连线几次短针,把线尾藏起来,让正反两面都不露线头。”

这真是,第一步就难倒多少人啊。

“绣的时候要注意啊,针要垂直,不能刺破反面的绣线。”

“要掌握住排针,也就是要按次序非常均匀地排列针脚,要疏密适当,才能两面相同。”

“当然还要注意藏头,要把线尾隐藏在最后的针脚里,不能露出线头来。”

双面绣和单面绣不同,单面绣只要求正面工整,反面的针脚线路怎么样都可以不管,但是两面绣就要求正反两面都一样整齐匀密。

双面绣讲究花线的粗细,刺绣中一根花线的二分之一粗称一绒,十二分之一粗叫一丝,劈丝就是把一根花线分成若干份,双面绣非常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还会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和题材,灵活综合用针,花线劈丝的粗细合度,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来绣品的质感。

“周金秀老师研制出来的第一幅狮虎双面全异绣就是其中的精品。”

“我算是明白了,全异绣的技术核心就是‘藏针隐线’四个字。”

“对的,难就难在怎么在薄如蝉翼的透明尼龙绸上藏得巧妙、隐得彻底。”

“那你刺绣之前都做哪些准备了吗?”

“那准备可不要太充分呀,”蒲绣绣说起这个真是来了劲,“那刺绣之前肯定要对两个画面重合的地方分析好,研究透彻,如果有虚实不同的部位重合,实景就要虚绣,把色线选准,要用最细的线、最少的针绣出实景来,反面的景物就要在尽量不影响整个画面的前提下加实一点。”

其实两面刺绣的针路也应该在充分分析研究它的特点,在不影响表现对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两面重合的针路统一起来,来降低藏针隐线的难度。

“我在绣现在这幅绣品的时候,还是做了一点准备的,”蒲绣绣笑了笑,“你是不知道我和设计师讨论过多少次,还是要尽量避免太强的色彩相重合,那难度也太大了,所以在设计的环节,最好是尽量避开这一点,否则只能靠过硬的刺绣技能和两面绣的先后来巧妙安排解决,到时候少不了又要去请教师父。”

张明泉在此之前就提醒过她,两个画面中绣制精密度最高的部位在设计里就要尽量错开,比如动物的眼睛,两面重合又相异,两面都以密集的针子绣在薄薄的底料上的时候,一来用针困难,二来底料承受不住会破落,所以在刺绣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尽量减少刺绣中的重复次数,努力做到以一当十,针针有效。

“边缘线的处理也是全异绣的难题之一,”蒲绣绣说,“尤其是不同质感的边缘线的重合更伤脑筋,之前我绣白鹰鹰头,正面的鹰嘴和反面的鹰嘴相重合,嘴是硬的,针子要齐平密亮,反面鹰身的羽毛又要软要虚要毛,这些细节技术都是最显功夫的地方,你看我到现在还不敢把这幅《花木兰》拿去请师父过目就知道了,他老人家的视线肯定会从大面积的部分一扫而过,直接在边缘线上仔细观察去找‘异’的痕迹。”

蒲绣绣在这方面很坦然,哪里绣的好,她不用等别人夸,都会自己很嘚瑟地说出来,毕竟好就是好,但如果不太好的地方,也不用等别人指出来,她自己也会主动说,反正是好是坏,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瞒也瞒不住,绣得好,别人再羡慕嫉妒,也是你的本事,绣的不好,别人碍于情面,给你留个面子,那脸也是自己丢的。

尹原觉得在这方面,她真的是天赋异禀。

很多人囿于固有成绩的名声里,未必能体面地面对自己的薄弱处,时间久了,就难以再进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